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清何绍基 七言楷书对联

  何绍基在楷书方面,早年研习颜真卿书体,对颜体的研究有极深的造诣,从颜书的笔墨体势中获益是极为可观的,为其书体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郑海藏先生书法抉微》评清人学颜体道:[钱南园得其体,伊墨卿得其理,何子贞得其意,翁常熟得其骨,刘石庵得其韵。]此论颇为精辟。何绍基所得的[意]即颜体的深蓄内涵。《霎岳楼笔谈》称他:[小真书由《麻姑坛》入《黄庭》、《乐毅论》,神和气厚,视刘文清之取姿养势者傥乎远矣。]他的楷书《小字麻姑山仙坛记》功力深厚,是其楷书中的代表作。
  小楷《黄庭内景玉经册》,是何绍基楷书中的精品,写得极为精道。结体中有较浓的颜体味,每个字,每一笔划都一丝不苟,从而可见其“书法无一笔不从横平坚直中来”。该册署年款为[癸卯],即道光二十三年(一八四三年),时年四十五岁,正值年富力强,精力旺盛,故而能写出如此绝妙的小楷。同时代的文人书画家杨翰在本《黄庭内景经册》上跋文评道:“何贞老书,专从颜清臣问津,数十年功力,溯源篆隶,入神化境。此册书《黄庭》,圆劲精浑,仍从瑯琊上掩山阴,数千年书法于斯一振,如此小字,人间不能有第二本。”从何绍基传世的楷书作品来看,其结体横平竖直,整齐凝练,力厚骨轻,气苍韵遒,金石味极浓。这种书体风貌,完全是得力于魏碑《黑女志》、欧阳通《道因碑》诸碑体。这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余学书四十余年,溯源篆分,楷法则由北朝求篆分入真楷之绪。”还说:“余学书从篆分入手,故于北碑无不习,而南人简札一派,不甚留意。”但是,他的楷书中那种藏锋行笔,笔道较圆的特点,则是吸取了颜体的精髓。这样,便形成了其独具风貌的楷书体势。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作品
何绍基资料

何绍基

  • 字      号:字子贞,号东州,晚号蝯叟
  • 年      代:清代
  • 专      长:书法家
  • 代表作品:《惜道味斋经说》《说文段注驳正》《东洲草堂诗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