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江 圆明园 布面 油画
展品名: | 许江 圆明园 布面 油画 |
尺寸: | 60×73厘米 |
起拍价: | 150,000-250,000元 |
成交价: | 242,000元 |
拍卖公司: | |
时间: | 2012-12-30 00:00:00 |
备注: | 签名:x.J 在许江的绘画中,内在的视觉张力始终在吁请着不同的视觉表达,观者无不深深为之打动。它们往往描绘废墟和毁灭,然而通过敏感的笔触,碎片式的形象以及画笔迅疾的运动,作品同时也表现出了历史的暴力与悲情。许江所描绘出的景象是史诗性的,这仅因其庞大的尺幅,更由于其中所蕴含的那种悲剧式的英雄主义。然而,艺术家却未尝把这些景象当作其作品的全部和视觉表述的唯一主题,绘画表面被无形弈者的浮雕式手掌拽入那场一如既往的对话之中;手掌从画布中伸出,不但质疑着绘画再现的意义,而且破坏着整个图绘空间。1996年至1998年间,许江创作了他的巨幅组画《世纪之弈》。我们在其中可以看到被摧毁的都市、破灭的纪念物以及崩塌的建筑—人类文明的果实正不断地被人类自身化为废墟;弈者之手从这些风景上空闯入,是对毁灭背后隐匿着的历史力量的隐喻。另一方面,手掌同样摧毁了画面本身,因为它取消了图绘式错觉主义的一切可能性。 许江是中国第一位“废墟画家”。欧洲画家描绘建筑遗址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中世纪,与之不同的是,中国画家却只是在现代纪元之后才开始把目光投向断壁残垣。这些画家们大多在二十世纪初负笈欧洲或日本,他们深受西方浪漫主义美学的影响,描绘衰朽的古塔和宫殿,却从未将之发展成为可靠的现代艺术传统。虽然近年来也有实验艺术群体尝试着反映近来对中国传统城镇的破坏,然而其作品却主要是通过摄影与装置对废墟与毁灭进行直接地映像。 十几年来,许江一直关注着“废墟”这一主题,并且围绕它发展出了一套连续性的视觉语言。这种视觉语言以特殊的艺术风格揭示了一种特定的短暂性,一种转瞬即逝的本质,并由此使废墟的概念与美学得以内化。许江作品《圆明园》表现了建筑已经非字面意义上的“废墟”,碎片、意象将画面转化为历史纷争与毁灭的竞技之所……许江用较小的幅面,以不同手法,通过多种角度,反复探究相同或相似的景象—凋零的草木,毁弃的园林,晚秋的芦荡,磨损的铺路石……层见迭出的画面不是客观的记录,而是思索和咏叹。作为与时间对峙的生命象征,圆明园在暮秋的黄昏,在凄冷的沼泽,在积雪的原野间“支撑”着,平凡、坚韧而又具悲剧色彩。“间离”或“陌生化”也就是历史化。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的圆明园脱出了概念的圆明园,它的每一个局部、每一个瞬间都是独特的,画家让这种独特性融入时空变迁和生命从无到有,再归于无的序列。从无可遁逃的必然性序列里,我们看到了它们的独特性,独特的群落、独特的环境和独特的风神气骨。 著录:《许江油画集》第13页 |
相关展品
- 瓷器
- 按年代: 先秦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北宋辽夏金南宋元代明代清代民国现代
- 按器型: 碗盘碟杯盏瓶壶罐尊炉枕冥器其它
- 书法
- 按年代: 魏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 宋代 金元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按书法: 篆书楷书隶书行书草书 其它
- 绘画
- 按年代: 清代 明代 金元 宋代 近现代
- 按绘画: 国画油画水粉水彩版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西画 其它
- 玉器
- 按种类: 玉礼器玉冥器玉配饰玉摆件玉用具
- 青铜器
- 按种类: 烹饪器盛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铜镜其它
- 文房用具
- 按种类: 笔墨纸绢砚台其他用具
- 家具
- 按材料: 黄花梨木 紫檀木 铁力木 鸡翅木 老红木 瘿木 榉木 柴木
- 按家具: 几案椅凳床榻屏联柜架其它
- 古玩杂件
- 按种类: 奇石古籍版本拓片竹木砖石牙雕金银铜铁锡器 其他日用杂件
- 钱币
- 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