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徐悲鸿 40年代作 愚公移山—素描(3幅) 素描 纸

徐悲鸿 40年代作 愚公移山—素描(3幅) 素描 纸

查看原图
展品名: 徐悲鸿 40年代作 愚公移山—素描(3幅) 素描 纸
尺寸: 52.5×58厘米×3
起拍价: 180,000-250,000元
成交价: 198,000元
拍卖公司: 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
时间: 2012-11-19 00:00:00
备注: 题识:
(1230-1)敢期精卫能填海 得信愚公移去山 摘悲鸿愚公移山诗句 廖静文一九八八年四月 钤印:静文
(1230-2)此乃悲鸿中国画力作愚公移山画稿越四十余载 见之于香港物是人非感喟无极 廖静文题一九八八年四月 钤印:静文
(1230-3)愚公移山画稿之三 廖静文题一九八八年四月十六日香港 钤印:静文
说明:《愚公移山图》(现藏徐悲鸿纪念馆)创作于1940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的危急时刻,画家意在以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表达抗日民众的决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大众去争取最后的胜利。故事取材于《列子·汤问》中的一个神话传说。徐悲鸿在创作之前画下了这批草稿,用数十幅小稿反复修改,最终以从右至左,从前往后的格局展开画面。画面右端有几个高大健壮、魁梧结实的壮年男子,手持钉耙奋力砸向黑土。其姿势表情不一,或瞠目,或吶喊,或蹲地,或挺腹,然动态均呈蓄力待发之状、雷霆万钧之势。这群呈弧形分布的人物占据画面大部分空间,人物顶天立地,有撑破画面之感。根据构图需要,左侧画面的人物排列较为松散,人物或高或低,树丛小景置于其间。一挑筐大汉和倚锄老者背对观众以加强空间纵深感,拉开与右半段紧张劳作者之间的距离,造成右半部是前线而左半部是后方的感觉。老翁似乎正在语重心长地对下一代人叙述自己的愿望和信心,描绘着未来的美好景象。这组人物显得神情自然逼真,姿态生动自如。在绘画笔法和色彩方面,这幅画充分体现了作者在中国传统技法和西方传统技法方面所具有的深厚功底。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白描勾勒手法被运用于人物外形轮廓、衣纹处理和树草等植物的表现上,而西方传统绘画强调的透视关系、解剖比例、明暗关系等,在构图、人物动态、肌肉表现方面发挥得淋漓尽致,在人物造型方面,作者借用了不少印度男模特形象,并直接用全裸体人物进行中国画创作,这是徐悲鸿的首创,也是这幅作品另一颇为独特之处。可以说,徐悲鸿在这幅作品中将中西两大传统技法有机地融会贯通成一体,独创了自己“中西合璧”的写实艺术风格。
出版:《近代十大名家书画选》,长流画廊,台北,1990年,44-45页
《传奇的一生徐悲鸿纪念专辑》,新光三越百货
相关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