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清乾隆 象牙镶南红玛瑙螭龙福寿如意

清乾隆 象牙镶南红玛瑙螭龙福寿如意

查看原图
展品名: 清乾隆 象牙镶南红玛瑙螭龙福寿如意
尺寸: 长33厘米
起拍价: 300,000-400,000元
成交价: 330,000元
拍卖公司: 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
时间: 2014-12-16 00:00:00
备注: 清宫旧藏
来源: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市私人收藏
如意柄以染绿象牙精制而成,上刻三条高浮雕摘龙,做运动状。其中两条上下呼应,口衔芝草;中间一条居中回首,生动传神。背面以陷地隐起法在阴刻钱文锦地上浮雕三个变体团寿字,严谨工整,一丝不苟。尾部正反两面隐起V字形窄边,浅刻莲花卷草纹。如意头、尾以南红玛瑙镌刻而成,再与染色牙柄镶成一体。如意头上陷地开光,并浅浮雕五蝠捧寿吉祥图案;如意尾做石盘形,上刻团寿字,周围及背面饰以仿古勾云纹,窄边上阴刻回纹。如意头、尾与染绿牙皈在纹饰、工艺和比例等方面和谐统一,原装原配。尾部原装丝穗,清代宫廷称做“縧子”。
此如意在制式、纹饰、工艺等各方面都属于标准的宫廷做法,与民间迥异,且制作于乾隆初年,与后代做法完全不同。有关象牙染色的记载最早见于雍正元年之造办处档案,因为康熙年间档案缺失,所以不排除在康熙后期造办处设立之时已有这种工艺。染绿在当年被叫做“嵌绿”。雍正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怡亲王交造办处牙作玛瑙莲花水盛一件,要求配象牙座子,牙作于雍正二年(1724)二月二十一日配得“嵌绿象牙座一件”①,历时两个月。南红玛瑙在宫廷被称做“红白玛瑙”,至迟在雍正元年(1723)即已进入宫廷②,并被大量使用。
如意头上的纹饰“五蝠捧寿”,又称“拱寿”,是典型的宫廷纹饰。清宫旧藏的一柄白玉如意头上即镶嵌此一题材③。台北故宫收藏一柄“铜胎画法琅万福万寿如意”④,其如意头上也是“五蝠捧寿”题材,只不过用法琅彩绘制而已。如意柄上的螭龙更是宫廷造办气息浓厚,在官造象牙器物中经常见到。背面的变体寿字和钱纹锦地规矩工整,体现了造办处工艺的高水准。两镶或三镶的做法在宫廷如意中常见,北京和台北故宫都有收藏,但是如意尾部“双尖尾”的做法则不常见,多数是“单尖尾”。台北故宫藏有一柄“黄玉兽面纹如意”⑤,柄上高浮雕一条螭龙,上下佐以仿古勾云纹,尺寸与此基本相同。其如意头与脖子(即如意拐弯处)之比例较扁,与此南红玛瑙如意头之做法极似。其尾部做法更是与南红如意 尾部如出一辙,都是在已成型的尖尾上外套一盘形尾,即成“双尖尾”,做法非常别致,连所系的“縧子”都非常近似。不知当年这两柄如意是谁先谁后,还是曾在一起被乾隆皇帝一同把玩过?这柄象牙镶南红玛瑙如意是目前所知传世的惟一一柄。
注释:
1. 邢永福、林业强(编):《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1,页182,人民出版社,2005年。
2. 同上,页23。
3. 朱家晋:《明清室内陈设》,图67,紫禁城出版社,2004年。
4. 国立故宫博物院编辑委员会(编):《吉祥如意》,第48号,国立故宫博物院,1995年。
5. 同上,第20号。
相关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