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战国蟠螭纹三足蹄青铜盖鼎

战国蟠螭纹三足蹄青铜盖鼎

高40厘米 口径25厘米 双耳距离35厘米,重约12公斤。此件铜盖鼎是战国时期的器物,该物件鼓腹,圜底,三蹄足。由一个镂空底座,一口素面深锅及一只圆盖组成。圆盖上铸刻鼓钉云雷纹,口沿下附两耳。盖、口沿及腹部饰蟠龙纹。龙躯勾连交旋,并填以繁密的雷纹作地。

背景知识:鼎是一种很有名的器物,不少成语、词汇涉及到鼎,例如“问鼎”、“钟鸣鼎食”、“大名鼎鼎”、“鼎足三分”等等,有的人名中也常用这个鼎字,可见这种器物在人们心目中所占的地位。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鼎解释是:“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象析木以炊。”鼎的用途,据《玉篇》言:“所以熟食器也”,即认为鼎是用来煮熟食物的。考古发掘出土的鼎有底部与足部带烟炱者,可证鼎是炊器,除煮食物外,亦可以用来煮汤(热水),或在宴飨时用作盛肉与调味品之器具。鼎除了作为炊器与盛食器,还是一种重要的礼器,是贵族们举行祭祀活动不可缺少的器物之一,同时也是一个人身份、地位、权力的象征。西周武王伐纣灭商之后,获得了商王朝国宝九鼎。武王的儿子成王把这九鼎从商王朝的都城迁到镐京,举行了隆重的“定鼎”仪式,从此“九鼎”就成为周朝政权的象征,“定鼎”就成为新王权确立的同义语了。在西周的中晚期又出现了列鼎。典型的列鼎是一组鼎,形状相同,大小依次递减,数目分九、七、五、三共四级。根据儒家文献的记载,用鼎的制度是很严格的: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

鼎一直是最常见和最神秘的礼器。 一般来说鼎有三足的圆鼎和四足的方鼎两类,又可分有盖的和无盖的两种。 有一种成组的鼎,形制由大到小,成为一列,称为列鼎,列鼎的数目在周朝时是代表着不同的身份等级的。列鼎通常为单数。据文献及考古发现九鼎应为诸侯之制,七、五鼎为卿大夫,三、一鼎为士级。但天子之制为十二鼎,是双数,但至今未见周天子之陵墓,故这个记载是否正确还有待证实。当然列鼎中的九鼎并非代表中央政权的九鼎 。

价格面议。手机:13471937925,,E-mail:lmly7199@163.com,QQ:493785780
作品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