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东汉 说唱陶俑

东汉 说唱陶俑

查看原图
展品名: 东汉 说唱陶俑
尺寸: 通高52厘米
起拍价: HKD 800,000-1,000,000元
成交价:
拍卖公司: 崇源国际拍卖(澳门)有限公司
时间: 2015-04-20 00:00:00
备注: 一件珍罕的东汉陶塑——说唱俑,亦称说书俑,俳优俑。
雕塑是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之一,说唱俑在我国古代雕塑中被列为代表性的重要代表作,类似作品鲜有被挖掘。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镇馆国宝之一的抬腿击鼓说唱俑,为中国雕塑历史的经典代表之作,给人们曾留下了较深的印象,曾被评为中国最佳吉祥物之一,其图像被收录在教科书中,同时也被《故事会》注册为刊徽。说唱俑为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代表标志之一,曲艺节目中的相声、鼓书、快书、快板等各种滑稽、逗人的演唱,就是古代说唱俑的延续,说唱俑被称为说唱艺术门类的开山鼻祖。
说唱俑又称说书俑或侏儒导俑。汉代由侏儒演出“倡优戏”,犹如现代各类表演中的逗乐角色,最早的记载见于墨子《耕柱篇》“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国语·楚语》说“史不失书,朦不失诵。”是说古代的史官用文字写史,而“垄茅”双目失明,善于记诵,以传诵说史或持鼓说唱史诗,所以“垄茅”又称“垄史”,后来变成普及历史知识的民间艺人。汉代的俳优表演有说,有唱,有乐,有曲辞,他们以聪敏机智的口才,演唱史诗和民间传说,或用滑稽讽刺的语言讥讽社会上事物和达官贵人。
中国传统的意象造型是以不失常态的夸张变形为特征的,艺术家在总结意象造型的特征时,用“似与不似之间”六个字作了归纳;“似”是客观物象的依据,不是主观造型的变化;有“似”而无“不似”;就是有物无我,有“不似”而无“似”,则失去了物象的常态特征。这件极为珍罕的东汉陶塑历经岁月沧桑,然完好无损,为东汉时期陶塑精品中的经典代表之作,其活泼幽默,引人入胜,浑朴简练的造型,准确而又生动、夸张的形体,出神入化,充满戏剧性、民俗性,凸显了汉代陶塑典型不拘一格的雕塑手法和刻画脸部喜乐表情的特点来表达出传神的人物形态,表现出强烈的写实主义风格,折射出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精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不但是研究汉代民俗、生活、服饰、文化、历史的重要依据,更是研究古代雕塑、美术、艺术的重要代表作。
这件东汉陶塑在人物动作及面部表情的刻画方面尤为杰出,以大幅度的动态和丰富的表情展现说书人的幽默神态。此说唱俑身材作短胖处理,头冠软帽,上身裸露,两肩微上耸,腹大呈鼓状,下着戏装,左赤足曲蹲,右足赤着翘起,腹部前伸,背部向后倾,脸部颅圆额高,额前数道皱纹,眉眼呈似闭还睁之状(或本为一双目失明者),嘴半张微笑吐舌,在夸张的眉宇间,却蕴含出来的是一种栩栩如生般朴实和善的诙谐滑稽,似正说到一段极为精彩之处,脸部的表情显得眉飞色舞,极富想象力和感染力。而整体塑毫无繁琐雕琢,简约流畅,神形兼毕、气势非凡,其绝妙之外便是汉代雕塑师善于抓住人物瞬间动态,并配合以夸张的肢体动作,加强了人物的神态动势,刻画出说书人典型的瞬间情感特征,重在传神,质朴自然,在动势中表现物象的内在神韵,传达古代先民对生活的乐观豁达的人生状态,古代雕塑师借以酣畅淋漓的线条把人物形象塑造得如此逼真传神,当属汉代艺术家的杰作。
考虑到说唱俑的艺术魅力和社会影响,其实际价值难以估量。
附:陶塑已经英国牛津Oxford Authentication LTD,实验室在此陶塑的后脑,后背,以及右腿部位取样鉴定,鉴定为汉代本朝物品,鉴定证书号码 C103a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