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从钧瓷水丞---看古代制瓷的形、神、意之美

从钧瓷水丞---看古代制瓷的形、神、意之美
钧瓷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瓷之一,因其独特的窑变釉色、别具一格的造型艺术而誉冠群芳,雄居五大名瓷之列。
水丞,又名水盂、水注,曾是古代文房常用器具之一,其功能是为砚、墨贮存水的储水器皿。因古代用作交流、学习、书法、绘画的唯一工具——毛笔,需要研墨(料)以注水而调和,故水丞便成了文人雅士、达官贵人、皇室御用等文房案头上的必备器具。从北京故宫藏传世的文房用具看,早在三国时我国就己陆续出现了,考古资料表明,魏正始二年(公元241年),南京石门坎墓等就出土有青釉蛙形砚滴、蛙式水丞等文物。在北京故宫藏品中,西晋元康四年(公元294年)的青釉印纹水丞为最早,此后,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历朝代、各品种胎质、釉色、造型的瓷质水丞曾大量出现,与众不同的是这件钧瓷水丞除了瓷器本身的弥足珍贵和它独具匠心的形、神、意美之外,腹腔中还有一孔,用于穿结绳具,便于系绳从储水缸中打水,方便案头使用,这无疑从另一侧面凸显了古代制瓷人的睿智和水丞主人不凡的地位。
钧瓷水丞,长约16cm、宽约15cm、高约13cm,整器集细腻致密的“羊肝色”胎;相映成辉的“乳浊”、“天青色”釉;浑然一体的红、紫、青、白相间的色;惟妙惟肖的“蚯蚓走泥纹”;古意盎然的“紫口铁足”; “釉面开片”和“铿锵圆润悦耳”之声,尤其是型饰优雅、对称均衡、曲直得当、楞角圆润的造型美,给人以心旷神怡、怜爱不释、百看不厌之感。它的型制之特、内涵之大、意蕴之深,把写意传神和似“龙”、“蛇”、“龟”、“鳌”、“蛙”……于一体的形、赋予“图腾”、“赑屃”、“独占鳌头”、“大魁天下”……说于一身的形神之美,运用虚实相间的巧妙结合,烘托出“陶以言政”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光彩照寰宇”的民族精神、审美意趣,集古代历史与文化、生活与艺术、实用与观赏的形、意、神韵融为一炉,似无字的诗史、立体的画卷、跳动的音符、优美的舞姿、心迹的物化,以泥土的升华与回归“气韵天成”、 “幻境之妙,十倍于真”而 “悠然无尽”。
艺术源于生活。钧瓷水丞的造型以创造意蕴之美为能事,彰显了“天工与清新,疏淡合神匀”比生活更高、更雅的博大奇纵、深邃渊薮,附予了生命力的芳香。它犹如一曲哲理深厚、韵味无穷的抒情交响乐在演绎历史的诉说中,让您怜听、回味、遐想……。
一、“图腾”说
图腾文化是人类最古老而奇特的文化现象之一,它悠久的历史遍布世界,各个民族都有各自从原始氏族部落信奉“图腾”的自然崇拜、人文始祖的崇拜而继承、引伸、结合了人格化崇拜所形成的思维意识和观念的凝聚、积淀。
图腾一词,原为北美印地安阿尔衮琴部落奥吉布瓦方言。中国最早介绍和研究图腾文化的学者——严复,于1903年翻译了英国学者甄克思的《社会通诠》首次把“totem”译成了“图腾”。而最早提出“龙图腾说”的闻一多在《伏羲考》中指出“龙图腾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的一种虚拟的生物,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揉合成的一种综合体”,是“蛇图腾兼并与同化了许多弱小单位的结果”。其实,图腾文化这一古老而神秘的文化集合,伴随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先民们从猿演化为人类同步产生而发展,一方面,原始人类从诞生的那一天起,为了生计要竭尽全力获取赖以生存的猎物——依靠捕捉动物而果腹;另一方面又要面对强大而神秘的自然界产生崇拜与敬偎,还要规避那些对自己生命构成威胁的凶猛动物、自然灾害等的袭击,而某些物象的奇异功能如天上飞的、地上爬(跑)的、水中游的和四季变迁、星河浩瀚、明月皎洁、朝日灿烂、云霞瑰丽等奇谲怪异的物、形、象态,这些多维的自然、社会现象和深邃丰富的蕴涵,已远远超出了原始人类认识自然的能力和范畴,而上升成为“神的意志”的表达——自然、万物都是有灵的,冥冥之中,主宰自然的“神”或多或少还掌握着宇宙间的权力,“它可以福佑人类,也可以惩罚人类,巫与神相通,而某些动物及其化身、演生物等就成了人与神联络的中介和桥梁,并将其崇拜由巫术演化而变成一种庄严而神圣的仪式”。“图腾”便成了原始氏族部落的标志或族徽,以龙为代表的黄帝、炎帝氏族就成了原始龙的形象而“元始天尊”。产生于远古时代的图腾文化伴随着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而由实物崇拜到精神创造、文化创新,其文化、意识根基已大大超越了氏族血缘而升华为民族文化的根基,“龙的传人”、“炎黄子孙”的内涵和外延尤其在夏、商、周时期把“龙”与“神”与“仙”等赋予了通天的神灵;帝王的化身;吉祥的瑞符。龙在拟形、拟神、拟权、拟德、拟善、拟恶等等争鸣中,古人有进一步把天分为东西南北四宫,把地分成金、木、水、火、土而构成宇宙的五行元素,并人格化演绎为“五德终始”,并进而确立了“阴阳交合,化育万物”的《周易》等神玄学论的地位。自汉王朝改正朔,启黄色后,“真龙天子”成了皇帝的化身和权威的象征,隋唐王朝后,一改门阀的世袭制度,“清玄伦理”大盛,科举的考场成了龙门,一代代知识分子通过科举“鲤鱼跃龙门”而实现了人生“暮登天子堂”的“图腾”。
二、赑屃说
“赑屃的源流,龙之子也”。明扬慎《升庵外集》卷九五有云:“龙生九子,龙不成龙,各有所好;一曰赑屃,形似龟,好负重,今石碑下龟趺是也”。张衡《西京赋》:“巨灵赑屃,蠵龟的别名,且善负重、喜文字、爱扬名”。《本草纲目
作品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