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无限的艺术活力:桃浦大楼活动侧记(图)

发布日期:2016-08-03    来源:中国收藏网    责任编辑:弘仁元    阅读:9740   版权与免责声明
1F 5101 TOF 小组群展 1F 5101 TOF 小组群展 桃浦大楼开幕式 桃浦大楼开幕式 纪录片《脚手架》 纪录片《脚手架》

  本刊记者 顾O琳

  7月上海的文艺青年有点忙,先是“中法媒体艺术交流展”及3D立体投影表演;再是武威路18号M50桃浦创意园的“桃浦大楼”活动;后来还有民生美术馆张培力个展……各种有意思的艺术展览、活动让艺术爱好者、文艺男女们,顶着高温到处奔波着。

  作为聚集在上海的艺术家群体自发组织和策划的群展活动,“桃浦大楼”不仅是一栋在桃浦创意园区内的艺术家工作室大楼,更是一个当地艺术活动的发生现场。从7月3日下午4点开始,一系列不同形态的艺术项目集体向公众开放,其中包括了展览、戏剧、音乐、对话、研讨会、艺术家工作室开放等。在同一时间、同一现场,“桃浦大楼”可以告诉大家关于当代艺术的一切!

  一时间,这栋平时并不起眼的大楼成为了“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共同沟通交流的舞台;无论是初出茅庐的新人,还是资深、知名的艺术家,他们通过自己的艺术语言表达着各自不同的观点和想法――开放又自由。在这里,并没有太多的商业气息,艺术家们也没想着怎么把作品变成钱,他们的创作仅仅是出于对艺术的尊重,以及对自己所热爱的事业的坚持。抛开数据、分析和表格,艺术创作难道不应该是这么纯粹的吗?!

  值得庆幸的是,从这些年轻艺术家的眼睛中,你还能看到许多激情和渴望。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没有被社会现实所吞噬。一楼TOF小组策划并参与创作的《逃生计划》将艺术家的集体智慧发展到了极致。这是一个群展,参与的艺术家包括丁力、金锋、殷漪、毛一青、王巍、殷俊斐、郭瑞文、俞书航和冯彬。通常群展,艺术家的作品会相互制约,但是在《逃生计划》里,每一件作品在整个展示空间内都得到了有效的展出和表达,而且彼此之间都有联系。整个计划探讨和研究了一种为“逃生”而计划的“逃生”,并通过当代艺术、建筑、音乐、微观经济学、飞机制造等交叉合作的形式展示给观众,很有现场感。

  “大名鼎鼎”的飞苹果(AlexanderFabianBrandt)也参与了“桃浦大楼”的艺术活动,而他的作品的确没让人失望。这位曾经的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总设计团队的多媒体艺术指导,把三楼的一间工作室整体改造成了一个“迷宫”。飞苹果说,他喜欢木材和硬板纸,在看到这个空间之后,他开始了创作,一开始他并没有任何的想法,也没有考虑作品的意义,甚至也没思考作品是否值得存在。“就在亲自动手成型作品的过程中,我决定了作品形态。凭直觉、随性地、执着地决定作品装置的各因素。我不确定作品结果如何,但至少我享受。”最终,作品呈现出了一个多棱型的套层建筑结构,整个空间构成与作品材质所特有的张力相映成彰。现场观众都迫不及待地要走入这个木质“迷宫”,层层跌进,不亦乐乎。

  走出桃浦大楼,胡介鸣的行为实验室项目《黑匣子》也同样精彩,甚至还有些意想不到!拉开黑帘子,走进漆黑又狭小的箱子,让人感到有些窒息;眼前你什么都看不到,心理有一丝丝的恐惧,当你正在琢磨这是怎么回事的时候,一名舞者突然上前与你进行了身体上的接触,胆小的观众都被吓得叫出了声,笔者也不能幸免,当你正想赶快逃走的时候,其他已经在黑箱子里的观众都笑出了声音。这就好像是一个杀人游戏,你永远都要猜测杀人的是谁?谁被杀了?还有谁进来会被杀?而艺术家就是希望通过这种特定的空间和行为表演,让人们重新思考个人的定位。在漆黑的空间里,当人们失去视觉之后,各种猜疑、害怕和不确定性,油然而生;这使得身体的每个细胞要通过感知而获得“超视觉”的经验,以此来调动身体各部分的功能去驱赶现实世界的残影,取得短暂的“纯净”,产生个体之间新的关系和认识。艺术家提出的质疑是:在黑暗中我们是否有可能摆脱身份、地位、权力、甚至道德的束缚?是否有可能抹去思想和意识,甚至记忆,达到忘乎所以的境界?他希望另一个瞬间时空的出现,并通过媒介使观众能感受到超文化、超社会的经验。

  “桃浦大楼”的开放活动会一直持续到7月底。当然,M50桃浦艺术园区的艺术创作和展览会一直延续下去,这次的集体展示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其他老牌的艺术家工作室、香格纳仓库美术馆、MadeIn公司也配合着此次活动向公众展示了新、老作品,也以另一种力量支持着这个新艺术园区的共同繁荣。当工作室租金不断上涨的今天,艺术家还能聚集在这个偏僻且相对便宜的区域,互相探讨艺术、坚持创作,这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或许在这片“桃花源”上,就能孕育出我们下一代的大师。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本文来源:中华收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