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艺术、懂得审美、让我们拥有不一样的眼界!
在人生的漫漫征途上,总有一个问题如影随形,不断叩击着我们的心灵:“这一辈子,我们究竟在追寻什么?”有人以奢华名品装点日常,试图在物质中寻得满足;有人一头扎进书籍的世界,渴望从字里行间找到真正的自我;有人在重重挑战中奋勇前行,只为实现人生的价值……而这一切追寻,或许都指向了同一个目标“高品质的生活”。
然而,究竟是什么在悄然左右着我们的生活品质呢?难道仅仅是物质堆砌出的财富吗?答案显然并非如此。当基本的物质需求不再是难题,当衣食住行都有了保障,我们便开始将目光更多地投向内心世界,愈发看重精神文化层面的滋养。此时,真正决定我们生活能拥有怎样格调与质感的,其实是深植于我们内心的那独特而敏锐的“审美意趣”。
“美”的体会决定了我们的生活品质
一个人想要获得一生的幸福,不仅要拥有获得幸福的生活条件,还要拥有体验幸福感受的能力与素质。如果一个人有幸接触过真正美好的事物,这种美好会潜移默化地生根发芽,变成对生活的品质要求,进而会伴随终生!
东晋时期的陶渊明,身处“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的简陋居所,却能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意境中,品味到生活的诗意与美好。他摒弃了世俗的功名利禄,以一颗澄澈的审美之心,在田园生活中寻得了精神的栖息之所,让平凡的日子焕发出别样的光彩。人生苦短,每天都在享受美中度过,是多么幸运又难得的事!
品位,是人的独特之处
美学家张世英说:“人生有四种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审美境界。审美为“最高境界”。书法、绘画、音乐、诗歌……可以欣赏和享受的东西太多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行云流水,展现书法的韵律之美。
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青绿辉映,呈现山河的壮丽气魄;李白的《将进酒》豪迈奔放,抒发诗仙的洒脱情怀;苏轼的《水调歌头》清旷悠远,道尽人生的豁达哲思...而如何能去欣赏,去体会这些艺术的美妙,则是我们作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在芸芸众生中的独特之处。
懂得审美,让我们拥有不一样的眼界
品位从来不是花钱能买来的,而是在常年累月的熏陶下培养而成的。美育对一个人的修养,对一个人生活的幸福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对于提升家庭成员人文修养,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滋养心性、启迪灵魂之功效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这些对美的感知和享受会影响我们的每一个家庭成员尤其是孩子,正如美学家蒋勋所说,“一个人审美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他的竞争力水平。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培养他的审美力。
如何让我们的生活更美?
既然审美如此重要,我们又该怎么培养审美能力,并因此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呢?答案其实并不难——事实上,美的东西对人有一种天生的吸引力,只要留心,平凡的生活中也有自己独特的审美格调。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