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博物馆部分藏品正流向民间:正成为一种趋势?
博物馆里的藏品流入公开的拍卖会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尤其是对于很多依靠政府和私人捐助的博物馆而言,要想满足日新月异的当代艺术作品的收藏,仅靠一年几百万的资金是很难实现的。
为了能够让馆藏变得更加丰富,不少博物馆不得不做出一些艰难的决定——出售一些馆藏作品,以此来换取更多的收藏资金,进而能够买入更多的藏品。
这种“以藏养藏”的方式看似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至少,对于不少当代艺术作品而言,能够更早的进入到博物馆和美术馆的收藏体系当中,无论是对艺术家而言,还是对艺术市场而言,都能起到很好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可同样的,如果博物馆习惯了用“旧藏品”来换“新藏品”,并且是以拍卖的方式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这种行为多少就有点投资的味道了,也会招来很多非议和指责,毕竟很多博物馆的藏品最初都是由私人捐助而来,这种公然出售的行为无疑会让很多捐助者感到心痛和不满。
尤其是在面对近乎与“淘汰”概念的以旧换新,就更加容易激化捐助者与博物馆之间的矛盾。
所以,并非所有的博物馆的藏品都适用于“以藏养藏”,也许,仅有一小部分以博物馆收藏资金购入的藏品可以采取这样折中的方法,但对于博物馆而言,仍旧不是件值得鼓励的事情。
其实对于一些收藏资金相对匮乏的博物馆而言,也可以选择更多一些的途径和渠道来增加收藏资金,比如像社会和企业募集收藏资金,亦或者在门票收益部分多尝试一些新的举措,又或者适当增加一些文创产品的开发,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增加博物馆的收益,而不是选择一味的被动等待。
毕竟,每一件能够进入博物馆收藏体系的艺术作品,都足见其艺术价值,草率的出售绝非良策。
然而,即便是面对不少的非议,近段时间还是传出了不少博物馆藏品即将流入市场的消息: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SFMOMA)将在5月16日委托纽约苏富比拍卖一幅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马克·罗斯科的画作《无题》(Untitled),估价3500万至5000万美元,以筹集资金购买更多当代艺术作品。
SFMOMA于2018年秋季正式启动馆藏多元化项目,计划扩充馆藏以填补女性艺术家和非白人艺术家的作品空缺。由于美术馆的采购预算仅为300万美元,无法匹配日益增长的艺术品市场,馆方决定出售画作以增加预算额;MOMA还曾于2017年将400多件摄影馆藏在佳士得上拍,所得款项再次投入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摄影部馆藏收购基金。
在伦敦苏富比“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拍”中,MOMA就送拍了恩斯特·路德维希·基希纳《沙发上的少女》(1993年由玛戈特·戈特利布遗赠)用以继续购入新的收藏。最终该作以384万英镑成交,收益拨归购藏基金;香港著名私人收藏天民楼为了进一步丰富和突出重点门类,也释出所藏的部分作品。
显然,博物馆私藏流入市场正在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毕竟藏品的更新换代也决定着一座博物馆的兴衰与生死。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全国各地的交易中心疯狂爆发!瓷器、玉器、书画这三个主要板块的变现交易虽然疲软,但体量依旧是很大!
- 醒醒吧!古玩买卖从来就是一件残酷的事!
- 上海,艺术品交易中心雨后春笋一样爆发出来,交易越来越频繁…
- 不要以为仿品都没价值,这些仿品一般人根本买不起……
- 资本介入,艺术品市场出现大改革,老百姓变现也越来越容易了!
- 艺术品市场迎来黄金10年,必将产生100家以上的艺术品企业上市!
- 收藏:原本是一件高雅事,却被搅的天昏地暗
- 这个社会最后的资源争夺战!——艺术品投资!
- 近几年,艺术品市场前所未有的发展,7 大趋势,让藏家们安心变现
- 艺术品交易变现模式的革新:为老百姓打开财富之门!
- 艺术品金融、艺术品通证发行的关键要素,艺术品资产的价值认定!
- 艺术品交易模式的繁荣,老百姓变现的时代!
- 互联网交易一定是艺术品交易变现的一条捷径!
- 互联网交易一定是艺术品交易变现的一条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