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宾虹的珍藏画作欣赏:生前一文不值,死后涨到3000万一张
一些交流者为什么不喜欢黄宾虹的绘画作品?他的作品其实从绘画的本质上来讲,代表着中国山水传统笔墨的一个领域。但从绘画的技巧性来讲,咱们南方人其实不太欣赏他的绘画技巧性。
反倒是齐白石,陆少俨这一些绘画大师,他们的笔墨技巧成了一个流派。黄宾虹早期的作品上面,对比之下这一个说法更加突出。
不是黄宾虹画得不够好,只是欣赏与不被欣赏的角度不同罢了。
在50年代中期,黄宾虹的绘画作品,生前的一些大作品,拿到北京画室之中进行交易,一张一元钱都没有人要。可如今呢?只要是黄宾虹的作品,任何一张都不低于3000多万元。
是市场决定了还是绘画的技巧决定了?严格来讲,市场的因素比较大,当然技巧与流派的被欣赏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文中这一张黄宾虹的《拟董巨二米大意》立轴作品,整个作品是在1944年黄宾虹所创作的。
可以说是黄宾虹的珍藏佳作吧,如果不抱着欣赏的角度来聊,黄宾虹这一张作品不入流,甚至是不太合作。细看他的绘画技巧,全是乱墨堆积而成,但当时这一种所谓的独创“乱墨”并不被大家看好。
但放到如今,他的笔墨技巧正好在这一张作品之中得以体现。此画可以用丘壑树石的画法来形容,而且整个作品与一般名家最大的区别就是毫无点缀的其他美感。欣赏黄宾虹的绘画作品,可以感觉到他对于绘画的那一种纯然的态度。
画中不施石绿花青,却在崖石间染以赭石,独成一派的技巧绘画,不搞虚的,更没有张牙舞爪的意思在其中。黄宾虹的绘画,欣赏起来就如吃一块好吃的五花肉一样,越是嚼得久就越是回味无穷。
浅绛浓墨的配合,互隐互显的这一种浑厚感觉特别到位。
网友留言:黄宾虹的绘画不被欣赏可以理解,毕竟在当时不是每一位大师的作品都会被市场所认可。当时的人认知不同,所以发现他的佳作时间比较晚。只是可惜了黄宾虹自己不知道,他死后的作品却成了佳品。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从文化部第56号文件开始,讲透艺术品资产化政策!变现为王的时代来了!
- 民藏交易合法化,寄托于中国艺术品拍卖崛起之路!
- 艺术品市场已进入“金融时代”!早知道早受益!
- 真品的价值将回归高位!文物局令行禁止,古董市场整治,强势出击!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上海文物市场新政启航,民间收藏迎来黄金时代
- 这些银行收购艺术珍品!这些企业都在市场上搜刮艺术品,用来抵抗通货膨胀!
- 藏家消费习惯正在改变,未来古玩行业将向这个方向发展!
- 2025年风口:艺术品从世界格局到家庭财富,文化财富浪潮将至!
- 国家扶持艺术品变现:艺术品交易流程和方式,已经出来!
- 艺术品卖不掉、估不准、不敢押?破解困局的方法终于来了!
- 国 家:艺术品市场到2025年,要做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先看先知!
- 2025弘仁元春季艺术品拍卖于04月27日(上午9:30开槌)
- 北京成为第一个艺术品变动产的试点城市!艺术品市场要腾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