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于右任有“近代书圣”和“当代草圣”之称,他的书法到底好在哪里

发布日期:2022-08-11    来源:中国收藏网    责任编辑:匿名    阅读:1065   版权与免责声明

于右任(1879年——1964年)先生是从三秦大地走出去的名流,在政治、诗词、书法、教育等领域,都取得了卓越成就,尤以书法上的成就最高,被誉为“近代书圣”“当代草圣”,是公认的书法大师,不论是学术界还是民间,对他的评价都非常高。

在1999年《中国书法》杂志组织的“20世纪十大书法家”投票评选活动中,于右任跟吴昌硕、康有为、林散之均为35票,并列第一,正是这个活动结果的公布,等于给于右任进行了盖棺定论,让他成为现当代最有代表性的书法大师之一。

“20世纪十大书法家”投票结果如下:

吴昌硕(35票),康有为(35票),于右任(35票),林散之(35票),毛主席(26票),沈尹默(26票),沙孟海(25票),谢无量(22票),齐白石(19票),李叔同(15票)。

实际上,于右任生前在书法上就获得了很高殊荣,他的草书跟谭延闿的楷书、胡汉民的隶书、吴稚晖的篆书,正好代表了真、草、隶、篆四种书体在此时期的最高水平,因此,他们四人有了“民国四大书法家”的美誉。

千禧年之前的投票评选,只不过是为于右任锦上添花罢了,有没有这个评选结果,都不影响他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

于右任的书法究竟好在哪里?应该怎样来欣赏?关于这些问题,我谈谈我的认识。

于右任书法最大的贡献和成就在于“引碑入草”,就是说,他把碑学书体的笔意和审美融入到草书中来,创作出一种全新的书法美学形态,并取得了极高成就,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开宗立派的意义。

众所周知,中国书法有“帖学”“碑学”两大流派,帖学书法以二王、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书法家的作品为宗,在审美趣味上追求书卷气,呈现出秀逸、妍媚、灵动、潇洒的风格特征,草书则是帖学书法的重要形式之一。

碑学书法是指镌刻在各种碑石上的书法作品,以魏碑、唐碑为代表,由于成品是由刻刀镌刻而出,让书法线条中自然而然附带上浓郁的金石味,流露出刚健、雄强、拙朴、粗犷的美学趣味。

打一个比喻来说,帖学如同身姿婀娜的舞女,碑学则如威武霸气的将军。

很显然,帖学和碑学归属于不同的书法美学体系,从笔法、技法、章法、墨法、结构上,没有任何相似的地方,如何把两者兼容互补起来,正是“引碑入草”的主要工作,毫无疑问,这个工作带有探索性质,实践难度非常高。

但于右任先生没有知难而退,他的底气是他的传统书法功力非常深厚,对历史上许多书法名家的作品都可以如数家珍。

他的具体做法是,改掉古人写草书时喜欢用侧锋的习惯,尝试着中锋用笔来写草书,把一些笔画写得相当纤细,但不缺乏骨力感,既保持了草书的潇洒灵动,又兼具了碑学书法的圆劲刚健,将魏碑和草书打通成一片,构建出书法上的新形态、新境界,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学习对象。因此,他的书体被称作“于体”。

于右任对书法的另一大贡献就是创建了“标准草书”

在于右任之前,中国书法史上曾经诞生了三种草书形式,一是“章草”,诞生于秦汉时期,是从隶书的基础上演化而来。古人为了追求书写速度和效率,在写隶书时,对一些笔画进行连笔和简化,逐渐创建了章草,以东汉张芝和西晋索靖为代表。

二是“今草”,也叫“小草”,是在章草的基础上进一步演化后得来,具有笔画连绵环绕,文字连缀呼应的特征,集大成者是东汉的张芝,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北宋的黄庭坚。

三是“狂草”,是对今草笔画进一步简化后得出,常常将点画连绵书写,故有“一笔书”的别称,但在章法上跟今草一脉相承,属于“乱中有序”的书法形式,代表人物是唐代的张旭和怀素。

于右任在总结完前三种草书的基础上,以毕生心血发明了书法史上的第四种草书,也就是“标准草书”。

“易识、易写、准确、美丽”,是他确立标准草书的四大原则,围绕这四大原则,他还把古人的一些草书笔法进行了矫正,让其更加合理与实用,并出版了《标准草书》法帖,让草书既保持了艺术价值,又兼具了实用价值。他的创新对书法史具有功高盖世的贡献,因此,他享有了“近代书圣”和“当代草圣”的美誉。

于右任的草书融合了魏碑特征,书法线条综合了犀利、柔韧、潇洒、遒劲等多种审美元素,因此,欣赏他的草书时,遵循两点原则即可。

一是欣赏线条中飞扬灵动、延绵不绝的气韵,这个审美特征是由点画的连绵书写,即“笔断意不断”的方式塑造而来。

二是欣赏他的书法线条本身的味道,这跟欣赏碑学书法作品没有区别,以欣赏线条中的金石味和庙堂之气为准则。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本文来源:中华收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