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富春山居图》:从黄公望的幻灭,到大痴道人重生,他经历了什么

发布日期:2022-08-11    来源:中国收藏网    责任编辑:匿名    阅读:1093   版权与免责声明

他十二岁成为神童,混迹官场二十年,四十六岁下狱。


出狱后,他成了一名江湖算命先生,从此孑然一身,江湖飘零。


他在人到中年,正当花好月圆,功成名就的年纪跌入人生谷底。却又在那人生的最低处看到了最曼妙的风景。于是他将他看到的一切画了下来,为后世留下了最灿烂的一笔财富。


他留下的那幅画,叫《富春山居图》。


没错,他就是元四家之首,「大痴」黄公望。


黄公望,本名陆坚,幼年丧父,后来被常熟黄姓富商领养,这对黄姓夫妇领养他的时候,已近90高龄,老来得子,那是喜出望外,于是感慨一句:黄公望子久矣。由此,陆坚改名黄公望,字子久。


生活在富商家里,自然受到良好的教育,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的人生模式应该是饱读诗书、考取功名、出仕做官、千古留名。


但意外来的总是那么意外,黄公望生活的年代正值宋元之交,当他苦读十余年,正要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结果人家告诉他咱们改了游戏规则,不玩科举通关了。


当听到这则消息的时候,即便他是斯文的读书人,恐怕也要把元朝廷的祖宗问候个遍。


但现实就这样,他不得不接受,只是读书人出仕做官的理想还没破灭,于是他像当时大多数江南才子一样,排起了长队对待一个机会,一个能做官的机会。


在家里人的操作下,他还算幸运,总算在官府中谋得一官半职,虽然只是文书类这样的小职位,好歹也算混进了公务员编制,以后有机会还可以走得更高。


后来,他认识了章闾,算是他人生路上的一位老领导,带着他去京城做官。


这个章闾在官场上算是有两把刷子,一度接近元朝廷的权利中心,连赵孟都要出门应酬他。


如果不出意外的,待章闾“一人得道”,黄公望也能够跟着“鸡犬升天”。


但意外再一次出现了,章闾有一次拍皇帝马屁,结果拍到了马蹄子上,因此而获罪入狱。


倒霉的是黄公望受他连带,也锒铛入狱,这一年他46岁,在官场经营了二十余年,就这样潦草结束了。


还有更倒霉的事,就是在他入狱的那一年,科举考试恢复了,他的一个朋友通过这次科举考试,后来做了高官。


此时,待在牢房里的黄公望听到这个消息后,会不会仰天长叹:造化弄人啊。


好在他在狱中将功补过,两年后就出狱了,没有老死狱中,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可是年近半百的他,又该如何面对接下来的人生呢?


中国的文人到了中年以后如果还不得志的话,这时往往会有一个声音在他耳边响起:回到山水中来吧,回归自然吧


黄公望也不例外,他反身走向山水,回归自然。


后来,他加入了全真教,以给人算卦为生。


他行走于山水之间,而湖光山色却走进他的心里。


人生经历了起起伏伏,过去一切已成过眼云烟。幻灭了一个黄公望,但却让我们见到了一个重生的大痴道人。


七十八岁那年,他应师弟无用师之邀,开始创作《富春山居图》,这幅画历时六七年才得以成卷。


它是一幅长达7米长卷画,由六幅画卷组合而成,在不同时节不同角度用画作的方式,呈现了富春山水的一角。


中国的长卷画,就像一部鸿篇著作,有起承转合,也像一首交响曲,有高潮的部分,也有平缓的部分,所以架构一幅长卷画就显得尤为困难,接下来我们来看看黄公望是如何铺设这幅画卷的。


展开这幅画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巍峨大山,这座山虽然高耸入天,但却不显得突兀,不会带来压迫感,因为它的气势是内敛的,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缓缓向我们走来,要和我们说一段草木山水的故事。

随着我们的视线向左移动,山势渐缓,我们见到了一片山丘,在山坡上散落着几间房屋,但没有人。

树木着墨较重,让人感受到大自然浓郁的生机,他们有些站在山坡上,有些伫立水岸边,波澜不惊的样子。


我们经过一段水路来到了第三段。黄公望画锋一转,节奏变得越来越快,山势高低起伏,层峦叠嶂,河水奔流汹涌,山间狂风骤作,有风雨欲来之势。


我们翻过一座山,又翻过一座山,以为已经到了尽头,当你抬头看的时候,还有一座山。


在黄公望的心中,这人呐,就是在风雨中不停攀登一座又一座高山,心若不止,山无尽头。


我们拖着疲惫的身躯继续赶路,忽然一片湖水进入你的视野,站在岸上你看到湖水中的一叶孤舟,看到了孤舟上的那个人,我们不禁会想到柳宗元的那两句诗: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忽然你会发现,原来生活还可以这样,自由自在地活在自然之中,那高山已不再是我要攀登的对象,而成了眼中的风景,心中的福地。


或许是受到这舟这人的影响,自己的心开始静了下来,不再那么急着赶路,不再那么焦躁,于是当我们跨过这片水域,便看到了一个亭子,还有亭子里的隐士,他看着群鸭戏水,好不惬意。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第四段,这里没有人,也没有建筑,只有山水,只有自然,只是几株落了叶子的树和一片茫茫的白沙。


这时复杂的世界开始变得简单,这不正是黄公望50岁以后眼中所见的世界嘛,自然成景,景色入心,以手画心,画景即是在画心。


我们再往下看,小桥连接着第五段,在这里我们又见到了船,又见到了人,这里的船和人与之前所见不同吗?还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空的呈现?


或许只是一次巧合,我在岸上画画,湖中恰好有船,船中恰好有人,或许连黄公望自己也无法分辨到底是不是同一个人。


是啊,我们为什么要分辨呢?当人做回自己以后,每一个当下不都是最好的存在吗?


绵延幽长的沙洲,让人不禁感叹寂寞沙洲冷,这沙洲连接着画里的最后一座大山,这大山冷静而又肃穆,想要翻越过去怕是很难。


于是当我们仔细去看的时候,不难发现山脚下树林里掩藏着几座屋舍,对于很多人来说,这里就是归宿了吧,因为接下的那座大山让人望而生畏。


然而,总有一些人,他们生命的跋涉不能回头,哪怕畏途巉岩不可攀,也要会当凌绝顶。如黄公望、如苏东坡。


回归自然还要有对生命的超越,当他们翻过这座大山,就会发现远处的山脉和地平线连在一起,到了最后更是什么都没有了,只留一片光明空阔。这便是画卷的第六段,也是整幅画卷的尾声。


到了这里,画家人生观实现了真正的超脱,以往的种种历练,皆为人生的一次次体验,当我们再回首时,恰如苏东坡所说的那样: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里是终点,但在我看来,同时又是下一个轮回的起点,一幅画卷结束,又会有新的画卷会打开。


说到这里,我们已经游览完了整幅画,一幅画便是一部人生交响曲,诉说一段山水故事,开启一段人生感悟。


如果,此时你要问我,黄公望留给我们的是什么?值得我回答你的,或许就一句话:人生若觉无用时,不如读读黄公望。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本文来源:中华收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