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留意过梵高笔下的栅栏吗?
今年在法国巴黎,苏富比拍卖行展出了一幅从未面世的梵高作品,专家判定是梵高于1887年创作的《蒙马特街景》。这幅画作由一个未披露姓名的家族收藏了一个世纪,于3月拍卖出1300万欧的天价。
此画见证了梵高创作生涯的重要时期。梵高1886年移居巴黎,入住蒙马特。在那里,他跟印象派和前卫艺术相遇,从此用灿烂明亮的色彩进行创作。
有人说梵高不会画这样的栅栏。那么,梵高的栅栏又是什么样的呢?
蒙马特街景
创作于1887年
私人收藏
然而,梵高的风景画中并没有多次出现栅栏。在梵高博物馆的馆藏中,也许只有《德塞夫勒大道》能和这幅画遥相呼应。
德塞夫勒大道
创作于1887年
现藏于梵高博物馆
梵高经常使用旋转的笔触,然而他笔下的栅栏居然是竖直的,这个发现会不会意味着更加胆大的设想?有没有可能他在后期以旋转的笔触占据画面风景时特地弱化了栅栏的存在?
梵高的栅栏多出现在早期的素描和速写中。栅栏由横线和竖线构成,简单却不粗犷。在风景占据大部分画面的情况下,这样简略的栅栏既不喧宾夺主,又和整幅画的氛围相得益彰。但很显然,这样的栅栏与《蒙马特街景》中的栅栏并不相似。
有小径和波拉德柳树的风景
创作于1888年
现藏于梵高博物馆
墙内的麦田
创作于1890年
现藏于梵高博物馆
梵高笔下的栅栏多为两种。早期在现实主义画家米勒的影响下,梵高的速写也遵循现实的章法,就如相机一般,记录下栅栏的现实形态。
而在后期,梵高逐渐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他擅长使用短线条、长短不一的线条和明快的色彩构成丰富的视觉效果。这时候梵高笔下的栅栏不再是完全的写实,而是用密集的竖线来表示,在笔法上与《蒙马特街景》中的栅栏有着相似之处。
而在色彩上,梵高显然对这样的竖线没有特意地设置层次,每根线条都仿佛均匀用力,这与“头重脚轻”的《蒙马特街景》的线条显然不是同一种表现形式,但是否有着渊源,梵高的信件中并未提及,只能靠后人的猜想。
庇护所花园里的台阶
创作于1889年
现藏于梵高博物馆
梵高画有栅栏的风景画不多,在这一幅里也是弱化了栅栏的存在。梵高在圣雷米画这幅画时,可能只有一点点剩余的颜料。他也没有画布了, 只是用稀释的油画颜料在纸板上画了这幅精神病院花园的景色。后来,他被允许在院外自由创作。
在这里,他不仅使用了颜料,还使用了彩色墨水,这些墨水已经褪色为棕色。颜料也改变了色彩。这一点在台阶上尤其明显,那里的紫色调已经变得非常微弱。
这一幅栅栏与《蒙马特街景》的栅栏在色彩上有相似之处,都是差不多饱和比例的色彩相搭配,都是一样的竖线条。仅仅凭栅栏来判断这幅画,还是有失偏颇的。梵高是一个很多变的画家。他早期模仿米勒,后期受巴黎印象派与日本浮世绘的影响,发展出自己的风格。判断他的画是否为真不能单单看技法,还要有更多思考与感受。
中国当代画家吴冠中曾称梵高为西方夸父,他将梵高奔赴巴黎称为夸父上路,他要去追赶他的太阳。印象派的画家总是拼尽全力地想要捕捉光影,而梵高却好像一心向着太阳。
梵高的栅栏事实上是随着梵高的改变而改变的。无论是没有栅栏的都市,还是有着栅栏的乡野,变的是景,不变的是那颗追求的心。??
土地上的向日葵
创作于1887年
现藏于梵高博物馆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从文化部第56号文件开始,讲透艺术品资产化政策!变现为王的时代来了!
- 民藏交易合法化,寄托于中国艺术品拍卖崛起之路!
- 艺术品市场已进入“金融时代”!早知道早受益!
- 真品的价值将回归高位!文物局令行禁止,古董市场整治,强势出击!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上海文物市场新政启航,民间收藏迎来黄金时代
- 这些银行收购艺术珍品!这些企业都在市场上搜刮艺术品,用来抵抗通货膨胀!
- 藏家消费习惯正在改变,未来古玩行业将向这个方向发展!
- 2025年风口:艺术品从世界格局到家庭财富,文化财富浪潮将至!
- 国家扶持艺术品变现:艺术品交易流程和方式,已经出来!
- 艺术品卖不掉、估不准、不敢押?破解困局的方法终于来了!
- 国 家:艺术品市场到2025年,要做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先看先知!
- 2025弘仁元春季艺术品拍卖于04月27日(上午9:30开槌)
- 北京成为第一个艺术品变动产的试点城市!艺术品市场要腾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