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馆藏蓝瑛《暮山凝紫图》



蓝瑛 暮山凝紫图 明(1658年) 181.2×57.7cm 国画 中国美术馆藏
蓝瑛(1585-约1666),字田叔,号蜨叟、石头陀、西湖山民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擅画山水,早年以摹古为主,宗法唐宋元诸家,尤以习元黄公望、明沈周最有心得,笔致工整细润,墨色清淡妍静。中年于传统的绘画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绘画面貌,笔墨苍劲雄浑,于疏简粗犷的线条组合中表现高峻突兀的江南葱郁之景。
钱塘又称武林,后人将蓝瑛和从其学画的刘度、蓝孟、蓝深等合称“武林画派”。
蓝瑛工书善画,长于山水、竹石、梅兰、人物、花鸟等,技法全面,尤以山水画著名,是明末清初颇具影响力的山水画家。早年与孙克弘、董其昌等人有师承渊源。他的绘画特点比较明显的是用笔有顿挫,以疏秀苍劲取胜,善写秋景。后受董其昌的影响,十分倾心于黄公望,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仿黄”作品,贯穿其整个绘画生涯。在其作品的题款中,常署仿某家之作,如“仿张僧繇”、“法荆浩”、“仿李成”等,实则所画均为他自己的面目。他的山水绘画画法有两种:一种作钩勒浅绛法,另一种作没骨法,设色鲜艳夺目,所画青山、红树、白云,运用石青、石绿、朱砂、赭石、铅粉诸色,点染别致,是晚明时期富有变化的山水绘画作品。
从蓝瑛传世的作品看,他的山水画创作大致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为其五十岁以前。从现存蓝瑛早期的绘画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在临习古人绘画作品的过程中,打下了扎实的笔墨功底。在艺术成就的取得上,他主要得益于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的助力。元四家的笔墨虽不尽相同,但蓝瑛在学习他们的绘画技法时却能择良而取,并注意吸取对自己有用的东西,藉以丰富个人的表现能力。博采众长,应该是一个艺术家取得成就的途径之一,这也是我国艺术史上久经证明的成功经验。此时蓝瑛作品呈现出的面貌基本是以中锋运笔,皴法以长披麻皴、解索皴、荷叶皴为主。山石的画法润泽浑圆,没有过多的棱角,苔点圆润。树木的画法则是多种多样,体现了他绘画技法的娴熟。在构图上,近景的树木与远景的山峦之间具有明显的空间感。设色平淡和润,风格秀润清和,疏松简略。
蓝瑛一生以绘画为职业,活了将近90岁,笔耕不辍,传世的绘画作品面貌多样,数量众多,流传下来作品亦较多。上海博物馆收藏有66幅真品,如《华岳秋高图》,是画家67岁时所作,构图奇伟、落笔纵横、飞瀑响泉、老树苍山。画中劲松常青,二高士观瀑听泉,怡然自乐。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如《秋壑霜林图》《江皋话古图》等代表他各个时期不同风貌的多幅精品。
此幅中国美术馆所藏《暮山凝紫图》,为蓝瑛晚年典型风格:山石呈棱角分明的几何体,并繁复堆积,叠为大山;用笔沉敏快捷,笔线虽短小、破碎,却保持了笔碎而形整的一贯特点;构图上形成半边山石半边空的样式,造成气势逼人的雄壮格局。此幅图景几乎全集中于画面右侧,山脚林木参错枯硬,用笔沉雄古厚,红叶点点,勾圈活泼灵动,一持杖老者似仰首叹秋;树后掩映山亭楼阁,其后山体忽然陡耸,垒叠而上,夹有瀑泉数迭,最终形成飞泻之势,山势攀爬直上,显得格外峭拔;与右侧相比,左侧一片空阔,远山愈发显得低矮、逶迤。全画以赭色为主调,稍施花青,突现秋山之明洁,心绪之旷达。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艺术资产的逆袭:当传世名作成为资本新锚点
- 真品的价值将回归高位!文物局令行禁止,古董市场整治,强势出击!
- 国内银行纷纷开设艺术金融业务,全都疯狂起来了!
- 文物市场新政策:属于民间藏家的黄金时代来了
- 从文 化 部 第56号文件开始,讲透艺术品资产化政策!变现为王的时代来了
- 新政策加持!艺术品市场或大变天!
- 政策红利爆发:艺术品投资迎来黄金十年
- 央视:各大银行艺术品抵押贷款全面试行!
- 光明日报:国家政府重磅扶持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几大措施让艺术品市场走向巅峰!
- 北 京最新文物艺术品交易政策来啦!推动文物艺术品交易全球化!
- 市场 | 北京率先打响第一枪!发出新政策,大力扶持艺术品市场!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文化和旅游工作提了这些要求
- 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文化艺术品将开启一个全新的时
- 国家战略视野下:艺术品如何成为未来储备资产的核心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