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画作鉴定的要点
吴昌硕画梅,早期多为水墨,晚期多为着色,早期梅花枝杆氤氲有余,苍劲不足,晚期行笔辛辣,苍润相济。
吴昌硕在继承前人画荷的基础上,长于粗笔大抹,不求形似,水墨氤氲。
吴昌硕在中年画菊的花瓣为双钩,晚年时出现“双钩瓣”和“点瓣”两种。
吴昌硕画藤本植物主要以“藤萝、葫芦、葡萄”为最多,基本以“草篆之法”而为之。
吴昌硕的楷书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所书楷书多为小楷;二、楷书面貌有馆阁体、钟繇和魏碑;三、楷书多见于早、中期。
吴昌硕画巨石的特点:早期风格未脱八大,中晚期已自成一派,中锋用笔,柔中有刚。
吴昌硕在中年画兰基本上有三种风格:写意,工中带写和写中带工。
吴昌硕晚年画菊,在布局方面有“馗肩”现象,用笔方面更为辛辣、苍虬,系”以作篆之法“而为主。
吴昌硕在画藤本花卉的虬枝或梅花圈点时,以石鼓文的结体与笔势作画,笔力浑古,达到“画气不画形”的境界。
在吴昌硕人物画中,王一亭为其代笔最多,故有“王画吴款”之说。王一亭喜用“硬毫”,吴昌硕则用“羊毫”;王一亭是“以硬写柔,笔势刚峭”,吴昌硕则“以柔写刚,金石情味毕现”。但在笔线和水墨的深度和内蕴上,吴胜于王,更具韵味。
吴昌硕早年所落书款,书体多用楷书,学于钟繇,又兼带行笔;也并用行书和篆书。而69岁之后,书款几乎全用行书。
分析鉴别吴昌硕的作品可从四个角度考虑:一、诗、书、画、印融为一体;二、苦铁画气不画形;三、以篆籀之法入画;四、用笔风格重厚、朴拙、大气。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艺术品金融化势在必行,看不懂又错过一个风口!
- 古董认购新资产,打破艺术品发展围墙,催动产业升级
- 国家发改委:将重点发展文化文物相关产业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艺术品成新风口?企业蜂拥,政策撑腰,未来已来
- 2025-2035中国古玩市场前景究竟如何?
- 文物市场新政落地,民间收藏迎来价值释放新周期
- 光明日报:国家政府重磅扶持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几大措施让艺术品市场走向巅峰!
- 文物市场新政策:属于民间藏家的黄金时代来了
- 重磅新规!古董流通全面解禁,文物交易迎来新时代
- 从“无价”到“有价”!艺术品评估担保体系如何解锁千亿文化资产密码?
- 艺术品市场 | 中国艺术品30年的崛起传奇!
- 古玩艺术品市场在调整,避免被市场淘汰要解决两个问题
- 市场新风口:艺术品从世界格局到家庭财富,文化财富浪潮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