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藏家:玩老不玩新,藏古不藏今!
传统的古玩收藏家,藏古不藏今,玩老不玩新。偶然走眼“吃”进高仿赝品,也把其当作真伪鉴定道具,藏在角落。
古玩真品养眼,高仿赝品伤眼,行家皆知。如古玩真品在家里摆放出来练眼力,天天看,夜夜看,心灵总会产生感应。
淘宝时见到同样真品,眼睛会一亮,心儿会一动,这都是古玩真品养眼的效应。 古玩真品养眼,愈看,看古玩的眼力愈好;愈看,玩古玩的感觉愈佳。很多老古玩家之所以有时远远瞄上一眼,就知道该器是真品还是赝品,这是长年累月积累下来的实践经验、鉴定功力。
老古玩家常曰:淘宝时,好东西你不叫它,它也会喊你。这其中之奥秘,就叫“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如将高仿赝品在家里摆出来伤眼力,天天见,夜夜见,心里总会生出感情,淘宝时见到同样仿品,感觉很熟悉,心儿会一颤,这也是高仿赝品伤眼的效应。
人与器物之间,我们不能忽视其“对视”场景及情感交流。
收藏鉴赏人对熟悉的古玩真品会愈看愈亲切,久而久之,对古玩真品产生了浓郁的情感。只买真品,只藏真品,只摆放真品观赏,就走上了收藏鉴赏的正道。
收藏爱好者,对熟悉的高仿赝品也会愈看愈喜欢,久而久之,对高仿赝品产生了收藏的兴趣,也买高仿赝品、也藏高仿赝品、也摆放高仿赝品,就走上了收藏鉴赏之歧途。
有时候老古玩家们常常会无奈不解:我们早已一而再、再而三地告诫那些有经济实力的收藏初入门者,不要买、不要藏那些相对高价的高仿赝品,而隔三差五地他们却又拿来新买的高仿赝品找我们来鉴定。为什么?
笔者的解答:那都是高仿赝品伤眼惹的祸。
因为初入门的收藏者对摆放在家里的高仿赝品看多了、看久了,有了一种极其微妙的情感联系。不知不觉、糊里糊涂,就喜欢上了,叫他们一时断然砍断这种情感联系即不买高仿赝品,暂时还很困难。
就像偶然认识之后,天天能见到一名整过容的“高仿”美女,你会被她外表相貌的完美、娇艳所迷住,时间久了,就会产生爱慕之情。
纵然你后来知道她是“人造美女”,你依然会被她迷住而思念不已,梦想娶到她。
也就是说,与漂亮的美女相处久了,会“日久生情”;与高仿赝品相看多了,也会“日久生情”。一旦你被高仿赝品伤了眼,就很难再细致分辨真品与赝品之差异。假如真伪不分,怎么玩得好、玩得转古玩呢?
所以,正统的古玩收藏家,赏古不赏今,爱老不爱新。收藏赏玩古玩,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一生都在“养”一种鉴定鉴赏古玩藏品的眼力。
一旦你伤了眼力,要修复,是很痛苦、很艰难的,除非你能全盘否定自己过去的赝品收藏,砸掉全部古玩赝品重新开始……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最新《文物保护法》带来的中国古玩市场6点巨大变化,具有一定历史意义!
- 2025年风口:艺术品从世界格局到家庭财富,文化财富浪潮将至!
- 中央明确提出: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艺术市场马上要井喷了!
- 艺术资产的逆袭:当传世名作成为资本新锚点
- 真品的价值将回归高位!文物局令行禁止,古董市场整治,强势出击!
- 国内银行纷纷开设艺术金融业务,全都疯狂起来了!
- 文物市场新政策:属于民间藏家的黄金时代来了
- 从文 化 部 第56号文件开始,讲透艺术品资产化政策!变现为王的时代来了
- 新政策加持!艺术品市场或大变天!
- 政策红利爆发:艺术品投资迎来黄金十年
- 央视:各大银行艺术品抵押贷款全面试行!
- 光明日报:国家政府重磅扶持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几大措施让艺术品市场走向巅峰!
- 北 京最新文物艺术品交易政策来啦!推动文物艺术品交易全球化!
- 市场 | 北京率先打响第一枪!发出新政策,大力扶持艺术品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