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宣德炉:断档一千多年 续写青铜文化

发布日期:2021-10-20    来源:新浪收藏    责任编辑:匿名    阅读:1182   版权与免责声明

  导读

  “文艺复兴”本来是西方文明之巅峰,以“宣德炉”为首的黄铜文化,基于其对青铜文化的发展,西方称为“中国之文艺复兴”。

  宣德炉与中国之文艺复兴

  可见:“宣德炉”在西方人眼中之地位。

  此前,中国夏、商、周诞生之青铜文化,曾为中国铜文化巅峰。可惜,汉末弥消,被后起瓷文化取代。

  青铜器作为人类早期文明,辉煌至极。影响后世:大凡典、章、彝器事,言必上三代。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发现了青铜,且以“范”铸造成器,其萌芽应为夏晚期,成熟于商、周,经春秋、战国、秦、汉,历时千余年后,日趋衰微。

  社会之进步,生产力之发展,中国人站在“四大发明”之巅时,却依然留恋青铜文化之恢宏,以致唐、宋、元、明、清以来,百工兴旺,瓷器、铁器、景泰蓝、黄铜器、竹、木、牙雕器等得以发达,却依然沿袭青铜文化之型制、纹饰等继承中创新。可见,青铜文化对中国文化影响根深蒂固。

  当青铜文化淡出中国历史舞台后,却被西方文明请入神圣的艺术殿堂。西方为青铜器那无与伦比之造型,繁复之纹饰,复杂之工艺所倾倒。自此,中国青铜器成为西方文明最为推崇之古代艺术之一。(又:东、西方文化自古即有不同。青铜文化在西方古代希腊、罗马都曾有过辉煌,但随着文明演进,大多由礼器转为实用器,制作自然不及礼器精良,以致我们现今所见者鲜有中国青铜器之恢宏了。)

  中国人怀旧寻根之民族习性,成就了继往开来之传统。

  于是,宋以降,资本主义萌芽在这片文明国土上根植后,明代郑和携大国之威风,驾浩荡之商船,远播中华文明,使诸夷朝贡。暹罗国那灿若黄金之铜进贡给宣德皇帝后,便续燃了宣德皇帝青铜文化之情节,将所贡三万斤黄铜精炼,统统仿古,制成礼器,以取代早已残破的青铜礼器,亦为各厅、堂、斋、室、庙堂、寺院铸造香炉等实用佳器——“宣德炉”即应运而生,盛传于世,经久不衰。

  在明、清制造之大量黄铜器中,能以皇帝年号命名且成器者,非宣德炉莫属(首批铸造之黄铜成器,大多为仿青铜器之礼器)。

  据相关记载,宣德三年首批成炉一万八千件许,其后加铸补鋳若干。后经“十厄”(十次熔炉铸钱,中国古代黄铜为钱),至今所存无几,以至于真宣之辩,始无定论。宣炉之型制,传约百余,实则四十余种,常见者,十余种也。

  自此,辉煌至极之铜文化,在断档一千多年后,再度为宣德皇帝续写。宣德炉以其选料上乘,制作精良,型制优雅,皮色绝妙,落款蕴广等文明集萃,名噪至今。

  此即西方称为中国之“文艺复兴”。

  宣炉名盛,诞生至今几六百年矣,多有仿制。以余所历,明中晚期、清早期所仿之炉,品质较高,佳器较多。清中之后,仿量虽大,然重利轻质,佳器极少。宣炉之真,至今虽无定论,然亦有迹可觅。以余管见,且研且进,细酌微查,所见美器,当以清中以前之佳器,赏玩投资皆可矣。

  关于宣德铜炉之名类、功用、工艺、皮色、型制、落款、材质、仿制、辨伪、赏玩等,将以“人物合一”、“情境鉴赏”等,在拙作《钟鼎茗香》(一)、(二)中都有详细赘述,列位若是些有兴趣,或可一读?

  钟鼎茗香荣斋主人刘锡荣

  中国传统文化学者、士大夫、收藏家、作家。在中国传统文化、古代艺术品收藏、研究方面卓有成效。历任国家有关单位公职,长期从事经济与资本市场的研究工作,并以人类社会学为工具,对传统文化与中国式新经济进行综合性研究,他认为中国之未来在于二者之结合与提升,才能实现国力之综合提升。

  近年,刘锡荣先生出版代表著作《钟鼎茗香》一、二、三、四、《钟鼎茗香五· 中国馆藏古琴》、《荣斋札记》、《万象沉烟》、《俪松居遗珍》、《荣斋随笔· 文博篇》、《荣斋随笔 · 风雅颂篇》、《荣斋随笔 · 清赏篇》、《荣斋随笔 · 风物辞篇》。且所著书均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清华、北大等文博研究机构、各省图书馆编目入藏。亦是《头等客》、《礼志》、《艺术新闻》等杂志专栏作家。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本文来源:新浪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