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以红色文化描绘“新富春山居图”

发布日期:2021-04-22    来源:朱言 金长青    责任编辑:匿名    阅读:1258   版权与免责声明

 以红色文化描绘“新富春山居图”

——2021温暖者丁旭君和富阳区红色历史展览馆

朱言  金长青

 

在中国的艺术品收藏中,有一门特殊的、富有中国特色的收藏,这就是红色文物收藏,它承载着收藏者对历史的崇敬和对往昔的缅怀。

富阳区红色历史展览馆,位于富春江支流小源溪畔的灵桥镇新华村,依山傍水,有茂林修竹,恍若世外桃源今年春分,我们来到这里见到了富阳区红色历史展览馆创始人丁旭君、马超英夫妇一个关于初心的故事徐徐展开——

 

红三代潜心做收藏

“当,我是富阳礼源中心小学集邮兴趣小组的会员,经常会去收集一些毛主席的像章、老邮票和铜钱。初中开始收集年册,直到高中毕业,一直在集邮和收集像章。”2021温暖者、富阳区红色历史展览馆创始人丁旭君说,因为喜欢收藏,放学回家就不会像其他男孩子一样到处乱跑了,而是喜欢在祖辈和父辈的物件堆里翻来翻去。

 历史是不可逆转的,无论什么时期的古玩艺术品,你只要渗透到它的文化里面就是一种境界。至今,丁旭君还记得集邮兴趣小组的老师的一句话:方寸之间知遍世界。一个人选择了收藏,实际上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真正见功力的收藏需要多方面的条件,眼力、财力、运气,都是必不可少的。

1976年出生的丁旭君,早早就开始工作了,改革开放的春风把他吹到了市场经济的前沿阵地——义乌,在这里他通过模具加工赚到了第一桶金,在这里,还遇到了支持他一生的收藏事业的爱人马超英。

1998年,丁旭君前往江西九江大坝抗洪做志愿者,扛过沙包,泡过方便面,补过破鞋。日夜相处的七天七夜,他结交了一群来自福建、江西等地的朋友。殊不知,这些朋友在日后给他打开了红色收藏的大门。“如果不是这些朋友的指引,我可能找不到那么多的藏品。”

2002年,国内刚刚开始兴起红色收藏。当年的丁旭君,已经通过努力赚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有了购置更多藏品的资本。于是,丁旭君在景德镇寻觅“7501”瓷碗这件藏品的过程中,意外得知还有300多件瓷板画、瓷盆、瓷瓶。丁旭君去看了以后,毅然花了60多万元全部买下。

随后,丁旭君通过朋友的导引,走遍中国大地,陆续购入了陕西重工的毛主席书法铝板及2米左右的徽章陕甘宁、晋察冀、鄂豫皖、东北抗联、中央苏区发行的布告、报纸、货币、债券、烈士死亡抚恤证等。还有共产党解放东北时期的改字邮票和中央苏区发行的赤字邮票印花,以及1937年海外华侨支持抗日的表彰证、各种粮票、123套人民币、上世纪50年代之前各类毕业证等。如今,丁旭君藏有毛主席像章三万余件,票据几千件,奖证几百件,毕业证、革命军人证明书、退伍证、荣归证、借谷证上百件。其中,尤为珍贵的是“7501”的瓷碗和1947年10月晋察冀边区出版社发行的毛泽东选集1-6全册。

 凡事皆有缘起。丁旭君告诉我们,他爷爷倪如彭(原名丁如彭),曾任新四军连指导员,1923年出生在礼源乡丁家坎村,1945年1月参加新四军19504月不幸牺牲通过阅读爷爷留下来的宝贵资料,研究新四军时期的收藏品,丁旭君一次次穿越时空隧道,回到那个炮火连天的岁月,倍感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家族色的脉搏,在富春江畔跳动,70多年过去了仍然强劲。

有心人遇到有心人

丁旭君的红色收藏之路,一走就是30多他给我们分享了收藏路上的几个故事。

1934年,红军长征,有一个负责印刷工作的红军临走前叮嘱妻子8个版本的整版试印邮票,你一定要保管好,我回来还要用的。18岁的妻子牢牢记住了这句话。同时,他留下了一套市面上流行的邮票用来寄递信件。随着时间推移,一封封家书往来,但寄到第三封之后,就没了音信。一版9张的邮票,就这样剩下了6张。妻子每天去村头等待丈夫的归来,这一等,就是整整75年。这8个版本的邮票被老奶奶藏在了挖空的房梁中,才得以在炮火中保存了下来。

在收藏路上,丁旭君常常因为看到喜欢的东西,钱不够而懊恼;也常常因为凑够了钱买到了钟爱的物件而欢欣雀跃。但有些缘分,可遇而不可求。

为了从一位晋察冀老兵手上买到一套毛泽东文集丁旭君一共来回跑了9、10趟,对方始终不愿意出手。

丁旭君说,红色收藏对他来说,既是一种天然的爱好,也是出于对父辈口中叙述的熏陶和自己的军人情怀。最后,他用真心实意打动了老兵,而且是用市场价一半的钱购得。

     富阳区红色历史展览馆丁旭君为我们一一介绍这些珍贵的藏品。你看,这一张张红军军用粮票,是苏区群众与工农红军鱼水之情的见证。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红军军用粮票和其他苏区红色文物,绝大多数是苏区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塞在房子的墙缝里隐藏起来的。”他说, 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生活逐步富裕起来,旧房改造,拆旧建新,部分红色文物才得以重新面世。

富阳区红色历史展览馆共设8个展厅和一个初心讲堂。馆内藏有大量中国共产党各个时期珍贵的实物以及作品,漫步其中,放眼望去,一幅幅、一件件藏品都好似一个故事,为我们讲述那个时代——那个特殊的、艰苦的“红色时代”!把我们带进永远也无法抹去的“红色记忆”中去!

每一件都是我的孩子,缺一不可,每一张泛黄的资料背后,都有属于那个年代的珍贵画面。虽然现在不少人登门提出高价收购,但都被我拒绝:黄金有价,红色文物无价。收藏对于我来说,不仅是爱好,更是对红色文化的一种传承。” 丁旭君说,若不是遇到有心人,我们也收不到今天这些藏品,他也要继续做个有心人,让这些宝贵的藏品更好地发挥它们的社会价值和教育作用。“这也正是我开红色历史展览馆的初衷。”

红色收藏之路走到今天,要感恩哪些有心人?除了感恩各级领导和好友,丁旭君、马超英夫妇特别感恩富阳的各级领导:区主要领导,历任镇领导何明葵、孙燕青、王欢龙、夏华根、李迪华,现任镇领导何君明、何海强、朱元平、叶艳琦、周建、夏黎明,老村长丁健峰和现任新华村干部丁建平、倪正军……

红色文化引领乡村振兴

2008年,丁旭君从义乌到富阳探亲,正值汶川大地震期间村里组织自发捐款,丁旭君二话不说就捐了款。之后,他在村干部的邀请下,决定回乡创业。

为了能向更多人展示“红色藏品”的魅力,了解特殊的年代背景和鲜为人知的历史,2015年,当时的灵桥镇委书记何明葵等领导的支持下,丁旭君出资建设了富阳区红色历史展览馆,由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共8个展厅。如今,2000多方的馆内摆得满满当当,免费参观。能够让大家尤其是下一代,直观地认识1921年以来党和国家的巨变,做再多的努力和付出,也是值得的。

展览馆依山临溪,错落有致。5年来,通过红色教育和研学培训,这里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

今年3月7日,2021“再唱山歌给党听”——浙江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民主题文艺活动云发布会,在富阳区红色历史展览馆举行本次活动鼓励人们走进红色旅游景点,尽情发布红歌演唱、器乐弹奏诗朗诵等活动视频,从而用活动带动红色旅游,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把红色资源和绿色生态元素融入当地产业,丁旭君找到了发展的灵感,由此,他提出了“以红色文化引领乡村振兴,描绘新富春山居图”的愿景。

充分利用好红色资源,开展红色旅游,进一步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先烈的故事,有利于持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凝聚人心。

更重要的是,以红色文化带动产业发展。让红色展览馆成为红色旅游和乡村振兴的最佳连接点,形成集参观、学习、旅游等功能于一体,具有革命传统体验、红色精神传承、绿色休闲观光等功能的红色旅游产品,推进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打造乡村振兴新的经济增长点。

这个想法正好吻合了灵桥镇的发展思路——依托红色展览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及周边山水人文资源,着力打造“党建+文旅+农户”的特色品牌,以弘扬爱国主义、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的方式,践行乡村振兴战略。

这个想法,也与光荣浙商慈孝堂科技的实践不谋而合。据悉,慈孝堂科技正在萧山区楼塔镇探索康养村舍模式,通过导入慈孝堂科技的100多种康养产品和科技农业手段,让旅游成为旅居,盘活“乡村三闲”(闲房、闲人、闲地)。目前,丁旭君已在和慈孝堂洽谈合作,致力于开创“党建+文旅+农户+康养新模式,以红色文化引人,以康养村舍留人,让新华村的百姓增收。

同时,丁旭君正在筹建红色文化展览馆二期,提质扩容,把浙江、富阳的地方史以及地方名人进行集中展示,统筹推进红色旅游与自然生态、民俗风情、康养休闲等各类旅游资源的融合发展,让青山绿水、革命情怀、文化魅力相得益彰。

大海,是江河的归宿。富春江一路向东奔流,汇入钱塘江,流到大海。

家乡,是游子的归宿。作为一个带回诸多珍贵的红色文化藏品回归的乡贤,丁旭君的心愿是:在家乡灵桥镇这方热土,积极助力“科技进乡村、资金进乡村、青年回农村、乡贤回农村“,加速资源要素流向灵桥,流向新华村,以红色文化引领乡村振兴,共同描绘出一幅山川秀丽、人民幸福的“新富春山居图”。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本文来源:朱言 金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