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煌煌万里华夏地 又现国宝在民间

发布日期:2020-12-30    来源:今日头条    责任编辑:匿名    阅读:1534   版权与免责声明

触角延伸的到地方

欲望的翅膀逐渐丰盈

灵魂和白云一样

在寂静的墓冢旁守望

落下来的尘埃和汹涌的荒芜

煌煌万里华夏地 又现国宝在民间


巍巍华夏,泱泱大国;九曲黄河,万里沙。

历史一步一步走过来,古老声音从来没消音,呈现文明的光芒不会被尘封。

——文物。当人们提及,定式思维它应是陈列在国家博物馆当中。其实,民间才是真正文物的聚集地。


国宝回家引发故事


今年,在法国巴黎,当地时间7月7日下午,两册流落在海外的古籍——《永乐大典》(卷2268-2269、卷7391-7392),以640万欧元落锤(不含佣金),被国人拍卖回流回国,消息一经传出备受世人关注,国内藏家圈引起了一阵不小的轰动

这两册《永乐大典》拍卖回国前后的动魄惊心、蜿蜒曲折的故事,网传甚多,好在国宝最终回家了。一部书的零册竟然引起国民的如此关注,只因在每一位炎黄子孙眼里,这部"包括乾坤,贯通今古,本末精粗,粲然备列,庶几因韵以考字,因字以求事,开卷而古今之事一览可见。"的《永乐大典》已不仅仅是一部普通的古代典籍,而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和尊严。


▼法国拍卖图录中的图片

煌煌万里华夏地 又现国宝在民间


煌煌万里华夏地 又现国宝在民间


旷世大典传奇经历


《永乐大典》编撰于明朝永乐年间,初名《文献大成》,是由内阁首辅解缙,及姚广孝等人担任总纂修,历时六年(1403-1408年)编修完成的旷世大典,是中国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全书22877卷,目录与凡例60卷,分装11095册,共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达七八千种。


当时因宫中失火,嘉靖帝担心《永乐大典》损毁,又令人抄录一部,即为嘉靖副本。嘉靖副本完成后,正本离奇失踪。自大典成书至今,已经跨越600余年风雨历程,其成书、收藏、流通、散佚、研究、复制出版、传播、修复等等是一部传奇,备受世人关注。

煌煌万里华夏地 又现国宝在民间


据文献记载,《大典》嘉靖副本贮藏皇史宬配殿约150年,到清雍正间(1723-1735)被移贮翰林院敬一亭。从此这部内府藏书开始被大臣们借阅辑录佚书,从而不断遗失并遭受各种破坏。乾隆三十八年(1772)修《四库全书》曾利用此书,清查时发现已缺失2422卷,约一千册。


嘉庆、道光间修《全唐文》和《大清一统志》时又利用《大典》,这期间由于监管制度不严,又被官员大量盗窃。


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侵占北京,翰林院遭到野蛮破坏和抢劫,丢失《大典》不计其数。尤以英侵略军抢掠最多,作为战利品运回该国。光绪元年(1875)修缮翰林院建筑时,清查所存《大典》已不足 5000 册。

煌煌万里华夏地 又现国宝在民间


另据记载,次年翁同龢入翰林院检查《大典》只剩800册。最后是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翰林院成为战场,《大典》除战火焚毁破坏以外,再加上人为抢劫,使翰林院所藏副本至此化为乌有。各国侵略者将抢劫的大量财富文物盗运回国,《大典》从此散布在世界各国图书馆和私人手中。


后来,国内一些文人书贾也竞相购买收藏,以为奇货可居。这部曾藏于明内府、清官署的万余册《大典》,不到百年几乎是灰飞烟灭。截至目前,《永乐大典》副本仅发现有400余册、800余卷及部分零叶,分散于多个国家和地区公私藏家手中,所以,每每发现必然引起轰动。

煌煌万里华夏地 又现国宝在民间


又现国宝在民间


走在收藏这条道路上的人,手上多少都捏着一些好东西,甚至,很多民间收藏家,他们手中收藏着大量的文物,其中很多连专业的考古专家或许都没见到过的。所以说,"九曲黄河,万里沙",文物不一定都是在国家的手里。


自今年法国回流两册《永乐大典》后,来自浙江的一位民间藏家王师,拿出同为明嘉靖原本【卷七千二百三十五(7235)"杨"字韵"堂"字册】《永乐大典》和另册零叶,再度引起世人的关注。


▼《永乐大典》卷7235,及其戳章

煌煌万里华夏地 又现国宝在民间


王师自幼爱好历史,对中国历史,尤其是文化传承方面兴趣浓厚。关于《永乐大典》《康熙字典》,王师倾注了较多关注。


80年代末90年代初,王师在历史文化深厚的徐州服役时,每个星期天都会跑到徐州古玩市场去看,去边学习,边练眼力。因跑的次数多了,自然就和市场里各玉器店、古董店相熟。


一次,在一家古董店喝茶,店家聊起一本古书,王师坚持要看看,店家一亮相,王师的目光就被古书给吸引了。正是《永乐大典》。至于古书的真假,王师讲当时年纪小,也不懂,凭直觉就是喜欢。


▼《永乐大典》的3亿7千万字,都是书手们用明代官用的楷书:馆阁体一笔一画抄写出来的。

煌煌万里华夏地 又现国宝在民间


于是,王师几次登门交谈让店家转让予他。当时,王师的工资才三四百一个月,只因对《大典》情有独钟,王师回去借了点钱,也算是花了点小代价,外加王师对店家的软磨硬泡,最终如获至宝。


王师后期接触了更多古董、艺术品, 这册《大典》在手中一放就是几十年了。


▼王师手中卷7235《永乐大典》的底页和另册零叶

煌煌万里华夏地 又现国宝在民间


历经劫难性命保


这册《永乐大典》伴随了王师几十年,虽然他搬了无数次家,从部队到地方工作,工作也换了好几份,很多家当什物,扔的扔,处理的处理,唯独《大典》王师一直精心保存并随身带着。


犹记得,有一年王师家中遭盗,悉心收藏的很多书画文玩被小偷洗劫,王师暗自神伤了很久。但庆幸的是,当时那小偷有眼不识,这册《大典》幸存了下来。用王师自己的话来讲就是,冥冥之中老天保佑它要留在身边吧!


时间在走,空间在变,很多东西来来去去,越到后期,这册《永乐大典》在王师心中的分量也越来越重。当然,收藏这条道路上走了这么多年,也肯定遇到过识货的藏家的。


那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当时浙江西南部有一位藏家,从朋友处获悉王师手中这册《永乐大典》,几经寻访找到他,抛出过五百万到一千万之间的高价,想让王师将《大典》转手给他。那几年王师因资金困局,中间确实出现过动摇,但想到自己手上已无多少难得的宝贝,这册《大典》又历经沧桑还能留在自己手上,这是何种缘份啊!王师一忍再忍,最终封箱上锁,留下了这册《永乐大典》。


细看国宝深研究


一直以来,王师手握卷7235《永乐大典》更多的是自我欣赏,或者说是一种小范围内的研讨交流。今年,卷2268-2269、卷7391-7392两册《大典》拍卖回流对王师触动非常大。王师开始从各方查找资料,着手深入研究。


王师对照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卷2264-2265)《永乐大典》和自己手中《大典》,其中有一个戳章一致,所以判定,两册《大典》均出自"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大连图书馆"。


《永乐大典》采用"包背装",书衣用多层宣纸硬裱,外用黄绢,封面书签和方签(亦称卷签)的位置、比例是固定的,且为两层。书签先是一层蓝绢,其上为小一号的黄绢,上题"永乐大典"四字,下注卷数。封面右上为方签(亦称卷签)亦是蓝黄两层,上题某韵,次行题隶属该韵的本册次第。王师收藏的这册《大典》书衣是白皮,这一包装形式待专家给说法。


▼《永乐大典》的白皮

煌煌万里华夏地 又现国宝在民间


《永乐大典》开本宏大,单册高50.3厘米、宽30厘米,版框高约35.5厘米、宽23.5厘米,四周双边,大红口,红鱼尾,朱丝栏,皆系手绘。手绘这么多版框,如何能保证速度和质量呢?仔细观察便会发现版框四周等处皆有针眼,当是一叠纸张按尺寸扎眼固定后再手绘。


翻开《永乐大典》书衣,就是卷端,也就是正文的第一页。可以看到,整部大典都是用朱、墨笔写成的。朱笔主要用来绘制边栏界行,书写引用书籍的著者和书名;墨笔用来书写题名、卷数、韵目、书籍正文并绘制图画;圈点则是用内空外圆的芦、竹、骨或玉制笔管蘸上朱砂印泥戳上的。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卷2264-2265)

煌煌万里华夏地 又现国宝在民间


《永乐大典》的副叶或护叶,有被裁切的现象。另《大典》末叶均为嘉靖时重录官的署名叶(衔名叶),此叶没有行格,署名共占六行。现存《大典》本最后署名叶(除后来补录的以外)均有被裁切的痕迹。据乾隆年间内府档案所载,乾隆年间开《四库全书》馆时,安徽学政朱筠奏请"校《永乐大典》,择其中人不常见之书辑之",得到清高宗的批准。而此过程中乾隆命人将"余纸"裁切以赐诸臣,翁方纲作《永乐大典余纸歌并序》有详述。又根据内府档案记载,部分被裁切的"余纸"用作重新抄造,现摘录数条如下:

乾隆四十年十月十三日(记事录)载:"十三日,库掌五德、福庆来说,太监胡世杰送到画金龙黄笺四十张,随样燬造高丽纸四十张,并用旧宣纸做得仿藏经大纸样二张,《永乐大典》旧纸燬造仿藏经纸二张,持进呈览。"

乾隆四十九年十月初四日(活计档)载:"初四日,库掌大达色,催长舒兴金江来说,太监鄂里鲁交《永乐大典》双页纸二千零五十三张,单页纸三千三百九十七张,传旨:交杭州织造盛住燬造藏经纸送来。钦此。"


结合鉴定明内府写绘本的重要方法,据上述几种现象,如栏线、版框、鱼尾连线之针眼;书笺、方签(卷签)的制式与粘贴;每书卷段前护叶、后叶被剪裁的痕迹等,并从书的字体、纸张、内容、装潢等要素分析,确定,王师手中的此为明嘉靖《永乐大典》写本零种,亦是为新出现国內外各馆无藏。


▼中华收藏网董事长,鉴定专家龚经强先生鉴定《大典》。

煌煌万里华夏地 又现国宝在民间


回归国家是终结


文物自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已具有意义使命,并不因为时间沉淀才体现出它的价值。


《永乐大典》作为中国古代规模最大、最为成熟的类书,其文化价值、教育价值、人文价值、学术研究价值、考证价值等等,实在是难以估量。即便是现存的残卷,对中国古代的文学、医学、语言、地理等方面也堪称丰富的宝藏。王师深知这一点。


收藏路上走,买卖来去再经常不过了,但这册《大典》却一直被王师偏爱和独宠。在新旧年岁更迭之际,王师内心有他的计划和打算。他说,如果出手,难保它日后流入国外,甚至命运再历艰辛,这是王师最不愿看到的。所以,在条件不够成熟时他尽其所能收藏好这册《大典》。


如果时机成熟,王师说他会做出一些适当的举动。他希望国宝能够进到国库或者博物馆,这样的归宿比过任何地方。最重要的是,在国家档案层面,专家能让文物活过来,不再被尘埃遮盖,发出它该有的耀眼光芒,让更多世人可以看到我们古代文化的伟大,满足后人的学习教育。


▼永乐大典

煌煌万里华夏地 又现国宝在民间


1951年8月20日,著名藏书家周叔弢将家藏的一册《永乐大典》无偿捐献给国家时,附信中说到的一句话:"珠还合浦,化私为公,此亦中国人民应尽之天责也。"


今天,王师同样发自肺腑说到:"收藏家最后要做的事,一定是把宝贝回归到它该去的地方,发挥它应该有的价值。"2021新年来临,期望这部散落世界各个地方的"旷世宏编 文献大成"《永乐大典》能够更多的现身,并收集回归!


* 本文内容和部分图片采访来自民间收藏家王师

另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补充了解:

年表

正统十四年(1449年)南京文渊阁大火,《永乐大典》所据原稿付之一炬。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四月,宫中失火,奉天门及三大殿均被焚毁,收藏在南京文渊阁的《永乐大典》正本差点毁于大火。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明世宗令人抄写一本副本,召选书写、绘画生员109人,正式抄绘,耗时六年。隆庆元年(1567年)四月完工。

明末清初:正本下落不明,疑毁于此时的战火。亦有可能藏于永陵。

雍正年间:副本收藏在翰林院。

乾隆三十八年(1772年):修《四库全书》,发现《永乐大典》缺失2422卷,有千余册不知所终。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四库全书纂修官黄寿龄私自将《永乐大典》六册,带回家中,途中失窃。乾隆帝指责说:"《永乐大典》,为世间未有之书!本不应该听纂修等携带外出!"下令严查,全城戒严。不久六册书在御河桥边被发现,失而复得。

嘉庆十三年(1808年)纂修《全唐文》,大臣奉旨入阁参考《永乐大典》。

道光年间纂修《大清一统志》,多参考《永乐大典》。

光绪元年(1875年):不足五千册。

光绪二十年(1894年):翁同和入翰林院查点,仅存八百余册。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团围攻东交民巷外国使馆,6月23日,位于英国使馆北邻的翰林院遭纵火,《永乐大典》几乎全部遭到焚毁,所余无几。翰林院内仅存六十四册被陆润庠运回府中。(有说永乐大典为八国联军烧毁,但此时八国联军刚刚登陆大沽,尚未进入北京)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六月十一日英使馆交回三百三十册大典。

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成立,国务院批准将翰林院所存《大典》残本送归教育部,60册置于京师图书馆,4册置于教育部图书室展览。

1920年,叶恭绰赴欧洲考察实业,在伦敦一间小古董铺里意外发现并购回《大典》卷一三九九一残本。

1934年,馆藏《永乐大典》达93册。

1951年:苏联列宁格勒大学将11册《永乐大典》归还中国。上海商务印书馆董事会将原藏商务印书馆所属东方图书馆的二十一册捐献出来。顾子刚捐赠三册,系北洋军阀徐世昌所有,周叔弢、赵元方、张季芗、郑广权、王富晋、陈李蔼如、赵玉林等先后各捐一册。

1954年:苏联国立列宁图书馆赠还原藏日本满铁图书馆的《永乐大典》52册。

1955年:德国莱比锡大学图书馆赠还中国3册。苏联科学院通过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移赠1册。

1959年:收集《永乐大典》原本两百一十五册,加上副本、微缩胶片等,共七百三十卷,约占全书总卷数的3%。

1965年,赵万里捐出所藏2册《永乐大典》。

1983年:中国国家图书馆从山东入藏1册。

折叠编辑本段收藏单位

1.中国国家图书馆(222册)

2. 上海图书馆(1册)

3.四川大学图书馆(1册)

4. 台湾中央图书馆

5. 台湾历史语言研究所

6. 日本国会图书馆

7. 日本东洋文库(34册)

8. 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

9. 日本京都大学附属图书馆

10.日本天理图书馆(3册)

11.日本静嘉堂文库(9册)

12.日本斯道文库

13.日本大阪府立图书馆(1册)

14.日本武田长兵卫

15.日本石黑传六(1册)

16.日本小川广己

17.英国博物馆(10册)

18.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12册)

19.英国伦敦大学东方语言学校(3册)

20.英国剑桥大学(2册)

21.英国马登(9册)

22.德国汉堡大学图书馆(2册)

23.德国科隆基莫图书馆

24.柏林人种博物馆(4册)

25.美国国会图书馆(40册)

26.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

27.美国康奈尔大学(5册)

28.美国波士顿图书馆

29.越南河内法国远东学院(4册)

30.韩国旧京李王职文库(1册)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本文来源: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