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玛丽安娜谈莫奈日出·印象:六年前不确定日出日落

发布日期:2020-09-21    来源:澎湃新闻    责任编辑:匿名    阅读:1291   版权与免责声明

印象派是西方绘画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流派,而印象派大师莫奈的《日出·印象》作为印象主义绘画的开山之作,在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意义。近日,随着展览“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在上海的开幕,由于是这一印象派开山之作首次在华展出,这也成为国内艺术界的热门话题之一。

  《日出·印象》的意义有哪些?与当下又着怎么样的关联?展览总策划,法国巴黎马摩丹莫奈博物馆常务副馆长、典藏与展览部主任、玛丽安娜·马蒂厄近日在接受“澎湃新闻·艺术评论”(www.thepaper.cn)专访时,谈及了这件作品的普遍意义与考证故事,“在2014年之前,我们并不能完全确定这幅作品描绘的场景到底是‘日出’还是‘日落’2014年我们做了科学的研究,包括邀请天体物理学家一起参与,后来根据画面的细节,潮汐的变化,最终确定了莫奈创作这幅作品的具体时间。”

  展览“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特展在上海中山东一路1号Bund One Art Museum三楼开幕,展出47件作品,包括法国巴黎马摩丹莫奈博物馆镇馆之宝《日出·印象》等9件莫奈画作,以及两位法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这也是《日出·印象》首次来华展出,迎来了艺术界的较多关注。

  展览现场 莫奈《日出·印象》

  展览现场,观众在莫奈《日出·印象》前拍照打卡

  此次展出的莫奈作品来自法国巴黎马摩丹莫奈博物馆,该馆是全世界收藏莫奈作品最多的博物馆,其莫奈藏品绝大部分来自于莫奈儿子米歇尔的捐赠,他向该博物馆捐赠了超过100幅作品以及莫奈的故居和吉维尼花园。

  其中,克劳德·莫奈笔下的《日出·印象》是一幅虚幻的风景画,描绘了法国勒阿弗尔港的日出时的海景,一轮红日从布满浓雾的水面上冉冉升起。这幅创作于1872年的画作在当时触碰了学院派的界限,使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了转变,推动了美术观念和绘画技法的革新,成为了西方艺术史上的划时代巨作。

  法国巴黎马摩丹莫奈博物馆

  在展览开幕之际,澎湃新闻特此采访了此次展览总策划,法国巴黎马摩丹莫奈博物馆常务副馆长、典藏与展览部主任玛丽安娜·马蒂厄(Marianne Mathiue)。她谈及了莫奈《日出·印象》的意义及近年来对该作品的考证,以及展览背后的策划思路。

  玛丽安娜·马蒂厄

  对话:玛丽安娜·马蒂厄

  澎湃新闻:可否先介绍下巴黎马摩丹莫奈博物馆的馆藏莫奈作品?这些作品中,莫奈哪些时期的作品比较多?

  玛丽安娜:巴黎马摩丹莫奈博物馆是世界上馆藏莫奈作品最多的馆。这些作品中,绝大多数都是由莫奈的儿子米歇尔捐赠的。同时,我们的馆藏中,也有许多莫奈自己的藏品。莫奈的儿子米歇尔在遗嘱中表明了捐赠藏品给博物馆的意愿,因此,在1966年米歇尔去世后,这些作品也就顺利地成为了我们的馆藏。其中的例外就是印象派的开山之作——《日出·印象》,它于1940年成为我们的馆藏,当时是由一位热衷于收藏印象派画作的医生的女儿所捐赠的。

  我们馆藏有数百幅莫奈的绘画作品,其中大多是莫奈于二十世纪初对于睡莲的描绘。1900年左右,莫奈开始描绘吉维尼花园中的景色,直到1926年去世。所以说我们的馆藏以莫奈晚期作品为多。

  克劳德·莫奈

  莫奈《睡莲》(非此次展品)

  澎湃新闻:近年来,马摩丹莫奈博物馆对莫奈的研究和发现有哪些突破?

  玛丽安娜:我们博物馆特别针对《日出·印象》进行了重要的研究。1874年以前,大家称这幅画为《日出》,1878年后,有人称这幅作品为《日落》。后来,关于这幅作品的名称,既有人说《日出》,也有人称《日落》的。直到1960年前,也有不少人称其为《日落》。(其实在当时(创作这幅作品的1872年),对于很多人来说作品名称并不重要。)此外,在1874年,还有人认为作品描绘的是伦敦的场景。因此,这次展览中,我们也展出了一幅莫奈描绘伦敦的作品,这幅画同样有着很多的神秘色彩。

  在2014年之前,我们并不能完全确定这幅作品描绘的场景到底是“日出”还是“日落”。而且当时也没有人知道这幅作品的具体创作地点,因为作品描绘的勒阿弗尔港在二战中被炸毁了。2014年,我们做了科学的研究,包括邀请天体物理学家一起参与。我们的研究使我们确定了这幅作品的具体创作地点,也包括画这幅作品的具体创作时间。在这次展览中,我们用多媒体影像还原了勒阿弗尔港,以沉浸式体验的方式让观众感受创作地点。

  当我们确定了地点,即画面中的港口位置之后,我们就能知道这个地点所对应的方向,然后对这幅作品所描绘的到底是“日出”还是“日落”做出合理的推断。之后,我们根据画面的细节,比如,画作中描绘的开着的船闸(船闸在一天中是很少开放的),再根据潮汐的变化,根据太阳在空中运行的轨迹以及当时所描绘的气象,以及画面左边的烟囱中的烟的方向等,最终确定了莫奈创作这幅作品的具体时间,也从而得出这幅作品描绘的是“日出”场景。科学家们最后确定的创作日期是1872年的11月13日。关于这一点我们会在即将出版的展览图录中进行详细描述。

  澎湃新闻:在您看来,莫奈在印象派中如此出色的原因有哪些?

  玛丽安娜:莫奈是最好的代表了印象派原则的艺术家,即在室外进行创作,展现当下,即时的画面。此外,莫奈曾经表示,画什么不重要,重要的表现与画面之间的关系,“对我来说,风景本身并不存在,因为它的外观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在莫奈的艺术生涯晚期,他画了著名的《睡莲》系列,在那个时候,他已经超越了印象派了。

  澎湃新闻:这次展览是以“日出印象”为主题策划的,其中包括9件莫奈的油画作品。除了《日出印象》外,你又是如何在那么多馆藏莫奈作品中挑选了这8件作品?它们和“日出印象”的主题是如何相呼应的?

  玛丽安娜:在参观《日出·印象》前所能见到的作品其实是从不同的方面展现《日出·印象》为何是印象派的奠基之作,为何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争议,为何是革命性的作品。首先,展览中的一些作品的尺幅很小,都是在室外创作的,并且是快速地作画。关于快速做画,展品《伦敦查灵十字桥,雾中烟云印象》很能展现这一点。同时,当时的伦敦体现了现代性,所以还有一幅关于伦敦的画作,边上也配备视频阐释。我们也希望观众通过展厅中的辅助材料,了解到《日出·印象》。

  莫奈《伦敦查灵十字桥,雾中烟云印象》

  莫奈,《特鲁维尔海滨》

  澎湃新闻:展览的中段呈现了莫奈收藏的浮世绘版画,可否谈一下莫奈是如何受浮世绘画家的影响的?在展览中,哪些作品可以反映出这一点?

  玛丽安娜:日本浮世绘对于莫奈的影响其实是一种思想上的共通。自日本浮世绘传入到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们开始对远东的艺术开始感兴趣了。那是19世纪下半叶的时候。

  东方的艺术强调着与自然的一种新的关系,画家们凝视自然,然后重现自然能够带给我们的,很深入的东西。当莫奈在创作《日出·印象》的时候,他很真实地再现了他所看到的景象,他是面对着正在“日出”的当下创作的。他当时是在自然中,面对着自然。而他在艺术生涯晚期创作《睡莲》的时候,就像我之前说的,‘他超越了印象派’,因为他在那个时候已经成为了一名东方艺术家,他在长期观察自然后,已经成为了自然,把自然内化到了心中,他在自己的工作室内就可以重现自然了。他通过睡莲这样一朵脆弱的花朵的形象,就可以体现出自然的广袤和深邃。

  莫奈 《穿和服的卡米耶》(非此次展品)

  莫奈《睡莲》1903(非此次展品)

  莫奈《睡莲》,1916-1919(非此次展品)

  莫奈在作品《睡莲》前

  澎湃新闻:走进展厅,我们可以看到展览开端的当代艺术家维琪·科隆贝特的作品,而在尾端则是拉热尔·弗朗格的作品。在策展时,为何会选择这两位当代艺术家爱的作品?

  玛丽安娜:《日出·印象》这幅作品的上半部分描绘的是太阳,下半部分则是日光的反射。我们也由此选择了两位当代的画家,一位是抽象派的,一位是具象派的。抽象派画家维琪·科隆贝特(Vicky Colombet)的作品,对应着日光的反射,具象派画家热拉尔·弗朗格(Gérard Fromanger)描绘着具体的太阳天体。其中,科隆贝特一方面是受到莫奈与风景画的影响和浸润,另一方面也是受到东方文明的影响和熏陶,比如画家赵无极的影响。弗朗格则代表了法国从1960年之后的具象派画家。

  展厅现场,维琪·科隆贝特作品,摄影 李雪峰

  维琪·科隆贝特,《日出》

  拉热尔·弗朗格 《破碎的风景画系列》

  另外,我想强调的是,这次展现的两位当代艺术家创作的今天的“日出”是完全不同的。印象派体现的也是一种表达的自由,每个人都有重现自己印象的自由。莫奈和其他的印象派画家,比如雷诺阿、德加等人的作品都是不可比较的。艺术家有表达各自印象的自由。明年3月,我们还会在上海的Bund One Art Museum展出印象派的大师作品,就像这次展现的维琪·科隆贝特与热拉尔·弗朗格一样,印象派画家的作品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是独特的。

  澎湃新闻:整个展览的展陈以及对于作品的排序,您是怎么思考、策划的?

  玛丽安娜:策展涉及在现场挂画作,这会给予我们一种视角,我们会思考观众会先看到哪一部分,后看到哪些部分?通过这种视觉上的选择与结合来创造一个叙事的主线。

  我在构想展览的时候,我会设想一开始的作品是莫奈描绘晚上的景色,因此我也希望观众在那个视角中看到另一位艺术家科隆贝特创作的夜晚景色。这样观众在不知道背景知识的情况下,就能感受到过去和现在,这样可以在过去和现代之间构建一个桥梁。这次展览的布展线路是字母“U”字形的,在路线上,莫奈的作品是被两位当代法国艺术家所环绕的。

  展厅现场,摄影 李雪峰

  展厅现场,摄影 李雪峰

  澎湃新闻:在开幕式时,您表达了将莫奈曾经的创新精神和当下新的作品的对比。展览是如何阐释这一观点的。观众又应该如何观看、感受不同时代的思维碰撞?

  玛丽安娜:“日出”也是东方绘画当中的一个重要的主题,它是具有普遍意义和现实意义、永远不过时的一个主题。这也是为什么我会选择呈现两位法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希望展现2020年的今天的“日出”是怎么样的。

  莫奈《翁费勒尔港的船只》,1917

  澎湃新闻:在你看来,在当代艺术、装置艺术、影像艺术盛行的当下,莫奈是如何与当下的艺术产生联系的?

  玛丽安娜:艺术家们会选择使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创作,这是留给艺术家们来告诉我们的。他们决定采取哪一种方式?以此次展览为例,艺术家维琪·科隆贝特的画作并非风景,而是自然中的元素。对他来说,可能画布就是天空,而画笔就是吹过的风。他的创作与莫奈所处的工业革命时期的创作是不一样的,他所用的材料也不一样。今天,他选择采用提取于地底深处的自然颜料,从矿石中提取颜料,进行研磨,粘合,稀释,加工,以一种非常手工艺的,环保的方式去创作,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画作上的颜料就像沙粒般粗糙的质感。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本文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