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九霄环佩古琴现身中国古代乐器展 传世仅4张
中新社北京8月8日电 (记者 应妮)新石器时代的骨笛、唐代九霄环佩琴、清代十二律管等200余件(套)乐器珍品文物,8日起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天地同和——中国古代乐器展”。
亮相此展的“九霄环佩琴”传世目前仅4张,颇具盛名。这张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古琴斫于中唐,距今千余年,原漆为黑色,露朱漆地。筒体发小蛇腹间牛毛断纹。琴为桐木所斫,做工圆润不露楞角。足池装红色玛瑙足1对,轸池装红色玛瑙轸1副。琴腹内有墨书题字,已模糊不清。底面肩上阴刻小篆书“九霄环佩”4字。
出土于陕西西安插秧村唐墓乐俑一共6件,均为男性,着圆领袍、裹幞头、系腰带,面颊丰满,盘坐或跪坐俺走。所执乐器有竖箜篌、拍板、横笛、排箫、琵琶和笙。
据介绍,考古发现的隋唐乐舞俑数量很多,且风格自成一体。其乐器的组合、形制、种类和数量,乐人的服饰、发式、造型、神情、演奏姿态均体现了一个时代的风貌。
策展人诸葛英良表示,一件件乐器其实也是一部别样的文明史。早期中华文明遗址中,就有以笛、哨为代表的吹乐器和以钟、鼓为代表的击乐器。先秦至汉代,随着礼乐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乐器更加复杂化,出现了编钟、编磬等大型乐器。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外来乐器广泛应用于各式演奏场合,诗歌、壁画等艺术作品记录了“胡琴琵琶与羌笛”的繁盛景象。宋元之际,乐器的运用和改良达到新的高峰,以马尾胡琴为代表的弓弦乐器的地位正式确立。明清两代戏曲、歌舞、说唱等包含音乐元素的艺术样式日益繁荣,塑造了生动多彩的民间艺术成就。
据悉,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故宫博物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上海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作为支持单位出借了多件文物。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艺术品抵押贷款开始实施,让一部分藏家先富起来!
- 央视直接告诉你:艺术品收藏前景看好 你还犹豫什么
- 浙江两会|代表建议出台数字藏品相关法规,推行“监管沙盒”
- 以数字带动实体,十八数藏以文化创新创意满足文旅新需求
- 政协委员:健全数字藏品市场体系,开放二级交易
- 关于虚拟资产、元宇宙、数字藏品 今年两会有哪些提案和声音?
- 现代艺术品的收藏价值(现代艺术品收藏前景)
- 区块链和数字货币对于艺术、文化和娱乐产业的应用前景如何?
- 《云龙书院历大艺观收藏品展》“五•一”节揭幕
- 家里至今有国库券永远珍藏的是完全为国奉献,如今成收藏品
- 清风观雨说历史:最具价值的五种收藏
- 拍卖是收藏古董的重要途径之一
- 文物局:鼓励收藏品 实现文化兴国
- 2023年,艺术品在两会后真正的大爆发!将实现全民变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