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出台法规保护非遗 境外组织可依规在京做调查
【中华收藏网讯】北京出台地方性法规保护非遗境外组织可依规在京做非遗调查
为加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简称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北京规定境外组织或个人可依照有关规定在京进行非遗调查,鼓励民众和其他组织合理利用非遗资源开发文化产品和服务。20日,北京出台地方性法规《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下简称非遗条例),其中提到上述内容。
当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闭幕。会上表决通过了非遗条例,该条例将于今年6月1日起执行。
截至2018年6月底,北京市已普查非遗资源1.2万余项,其中昆曲、京剧等11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相声、抖空竹等126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北京评书、京绣等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73项,北京面人、拉洋片等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909项。这些非遗展现了北京的地域特色、文化基因和历史文脉,是其历史文化的生动体现。
同时,作为特大城市,北京的经济社会发展迅速,非遗所依存的人文和自然生态环境更易受到影响和破坏;人口快速流动,信息获取渠道极大丰富,一些非遗受众持续减少;生活成本高,传承缺乏场地,学徒收入低,“没人、没钱、没销路”是传承人普遍面临的问题。本次出台的条例着力加大对于保护和传承非遗的扶持力度,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法律依据。
根据非遗条例,北京鼓励民众和其他组织合理利用非遗资源,开发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鼓励旅游业经营者利用非遗资源开发旅游线路、项目和商品;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通过创新金融产品等方式,为开发利用代表性项目提供金融支持。
北京还将鼓励民众和其他组织将其所有的非遗相关资料、实物捐赠给市内收藏研究机构、公共文化机构等,或委托其收藏、保管、展出;进行非遗调查,并将调查报告、实物图片、资料复制件等送交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境外组织或个人在京进行非遗调查的,应依照相关规定执行。
为加强非遗专业人才培养,条例在原有代表性传承人带徒传承的基础上,拓展丰富了传承方式。一是将非遗技艺传承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在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间实施贯通培养;对非遗相关专业实施学费减免等优惠政策;支持代表性传承人到学校兼职任教、建立工作室。二是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研修研习培训,提高传承人群的综合能力。
为支持非遗传播和发展,北京鼓励社会力量通过举办活动、项目资助等方式,参与非遗的传播、合理利用和发展,相关部门可采取购买服务、提供信息等方式予以支持。
此外,条例还从文化惠民的角度,要求相关部门建立非遗相关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消费促进机制,通过补贴消费等方式,引导消费者购买、体验相关产品和服务。(完)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古玩艺术品成为新资产,当下也是经济市场的重要支柱!
- 世界上最好的投资品类:土地、黄金、艺术品!艺术品这座火山即将喷发!
- 普通人翻身的机会来了!艺术品投资真的能改变命运
- 普通人翻身的机会来了!艺术品投资真的能改变命运
- 你给藏品办理身份证和户口本了吗?备案就是为了以后方便转手变现!国家政策的推行目的就是让市场活跃起来!
- 未来5-10年:民间个人艺术品将会被企业家回收
- 2025 年艺术品市场:如何在风云变幻中寻找机遇与挑战
- 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揭牌:艺术品收藏新机遇来临!
- 2025年3月1日,新的文物法即将实施,开启了民间收藏新时代!
- 艺术品市场新政策激活投资热潮,收藏家迎来黄金时代!
- 未来3 - 5年艺术文化市场:大力推进艺术品交易中心建设,最少1000家!
- 艺术品市场到2025年,就要大变天了,艺术品变现将全面打通!
- 2028:书画艺术品交易市场——文化经济腾飞的引擎!
- 2025弘仁元迎春艺术品拍卖会于元月18日(上午9:30开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