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文物修复室 了解唐墓壁画修复过程
【中华收藏网讯】[解说]陕西历史博物馆有一处开放式文物修复室,主要开展“文物修复季”工作。目前文物修复季特展第五季暨2019年第一季“丹青焕彩——唐墓壁画修复展”正向公众开放展出。1月16日,记者探访该文物修复室,了解唐墓壁画修复过程。
陕西历史博物馆文物修复室自2018年开放以来,先后展览了书法、金属、陶瓷、木器家具等文物修复工作。旨在弘扬传统技艺、普及文物保养知识,为公众揭开文物修复工作的神秘面纱。据悉,此次文物修复季展出的唐墓壁画“列戟图”在库房存放了五六十年,已出现酥碱、断裂、泥垢等20余种病害问题,其中针对画面污染及钙质土垢,修复师们正在使用干清洁法及湿清洁法进行修复工作。
[同期](陕西历史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张群喜)
我们这次要修复的这幅画呢,问题比较多,表面呢重要的就是这种污染比较严重,泥土啊、土锈啊,这个残留胶啊,包括这个灰尘,这个污染比较严重,同时呢这个断裂比较多。那么针对这个问题呢,我们就是要保证在壁画出现断裂情况下,使它在稳定的状态下来清理表面的这个泥土啊这些污染物。
[解说]记者现场看到,文物修复室大概有130平方米左右,透过玻璃可以清晰地见到修复师们正在修复台前对唐墓壁画“列戟图”进行修复工作。据介绍,文物的展出需要有真实性、稳定性以及可读性和美学性,修复过程中对修复师的技艺要求较高,有时一件文物的修复周期从数月到数年不等。
[同期](陕西历史博物馆文物保管部馆藏壁画研究中心主任马艺蓉)
我们采用的是最小干预的一种原则,那么就是说我仅仅是从色彩的层面上,从材料的层面上,进行它的这个结构补全和这个色彩的这个与周边的这个渲染和一致。那么我不进行这个线条的这个恢复,那么从这个层面上呢观众可以通过自己对这幅作品的这个理解呢,然后把这幅作品恢复成它历史上曾经的样子。
[解说]马艺蓉告诉记者,作为修复师对待每一件文物都要有工匠精神,细细品味文物背后的故事。同时要耐住寂寞,用最科学的技巧去慢慢挖掘和诠释文物,让文物“活”起来。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古玩艺术品成为新资产,当下也是经济市场的重要支柱!
- 世界上最好的投资品类:土地、黄金、艺术品!艺术品这座火山即将喷发!
- 普通人翻身的机会来了!艺术品投资真的能改变命运
- 普通人翻身的机会来了!艺术品投资真的能改变命运
- 你给藏品办理身份证和户口本了吗?备案就是为了以后方便转手变现!国家政策的推行目的就是让市场活跃起来!
- 未来5-10年:民间个人艺术品将会被企业家回收
- 2025 年艺术品市场:如何在风云变幻中寻找机遇与挑战
- 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揭牌:艺术品收藏新机遇来临!
- 2025年3月1日,新的文物法即将实施,开启了民间收藏新时代!
- 艺术品市场新政策激活投资热潮,收藏家迎来黄金时代!
- 未来3 - 5年艺术文化市场:大力推进艺术品交易中心建设,最少1000家!
- 艺术品市场到2025年,就要大变天了,艺术品变现将全面打通!
- 2028:书画艺术品交易市场——文化经济腾飞的引擎!
- 2025弘仁元迎春艺术品拍卖会于元月18日(上午9:30开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