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拍卖市场外热内冷 拍卖行对拍品进行精简
【中华收藏网讯】苏轼《木石图》以4.1亿港元落槌,潘天寿巨幅指墨《无限风光》以2.875亿元成交,安思远藏善本碑帖11种成交价1.926亿元……中国艺术品市场2018秋拍季落下帷幕,多件拍品的天价给艺术品市场带来了信心,然而,业内人士却表示:“看似热闹的拍卖市场只是‘外热内冷’,持续调整的行情并未促使拍卖行勤练内功,甚至走向把更多精力和资源用于自我包装上。”
艺术品还能保值增值吗?
观察2018年秋拍季可见,大部分老牌拍卖行依然按惯例举槌,个别却选择停拍,并且未透露何时会有拍卖计划,有的新拍卖行在行业仍处于调整期时依然入场开拍;几乎所有拍卖行都对拍品进行了精简,业内称此为“减量提质”,有拍卖行人士透露,大多数都减至高峰期的1/2甚至更少。尽管拍卖现场气氛无法与高峰期的盛况相比,但也有几件重器以天价成交,如苏轼《木石图》、潘天寿巨幅指墨《无限风光》成交和安思远藏善本碑帖11种等。
“如果没有这几件天价撑场,2018年的中国拍卖市场有些让人黯然。”一名收藏人士坦言,“我自己感觉到市场从2017年底开始进入新的调整阶段。”他举例,在2017年底前,他每年在全国各个拍卖行走的货还能有一两百万元,但2017年年底开始,即使他拿出比较精的藏品,在市场上也往往无人问津。此前,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8年1~10月,全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成交额出现超过20%的降幅。
藏品品质才是关键
有收藏者认为,此前艺术品市场的几波行情盲目推高了艺术品整体价格,令其价值和价格脱节,市场必须为此买单。
在市场调整初期,不少拍卖行都表达将积极面对市场,尤其是要练好内功,以应对新的机遇。然而,有业内人士表示:“当老的买家处于观望,新的买家跃跃欲试时,有的拍卖行为了争取更多新客而把重心放在包装和宣传上,忘记了艺术品这一行归根结底是看藏品、看眼光的。”一名行家告诉记者,当拍卖行内部把主要的时间、精力和成本用于表面功夫,就会忽略品质,最终导致企业走上一条“恶性循环之路”。
“我们这一行,花里胡哨的不用看,还是藏品说话。”一名广东藏家表示,只要是藏品精、出处可靠、价格合适,在任何行情下,藏家都会买账,“尤其是名家收藏和家属收藏越来越受到市场重视。”如某拍卖行在2018年11月举行的“浮光掠影——启功先生旧藏”和“在阳光下——何溶、冯湘一伉俪藏画”专场成交率都达到100%,另一家拍卖行在2018年12月13日举行的“朱墨春山·杨可忠旧藏(二)”专场成交率也达到100%,2019年1月20日广东银通保真拍卖会上的黎雄才家属藏画、黄君璧家属藏画、孙星阁家属藏画也受到收藏界瞩目。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感恩2024 期待2025与你同行---弘仁元春季拍卖会-征集开始!
- 画像拍出1.3亿港元,乾隆的女人有多美?
- 民藏交易合法化,寄托于中国艺术品拍卖崛起之路!
- 敬請期待!弘仁元2025迎春藝術品拍賣會-開拍在即
- 敬請光臨!弘仁元2025迎春藝術品拍賣會
- 值得期待: 2025弘仁元迎春艺术品拍卖精品预览!
- 文物法修订草案确定:民间文物买卖解禁,外资拍卖行获允
- 弘仁元|2024艺术品秋拍网络拍卖会
- 民藏交易合法化,寄托于中国艺术品拍卖崛起之路!
- 新时代买家瞩目“吴冠中《桂林日出》”超逾低估价2.7倍多,以1247.50万元成交!
- 中国嘉德2024秋拍大观夜场火爆收官,总成交额高达3.08亿
- 文物局:建立民藏鉴定机制、探索登记交易制度
- 拍卖风云突变:顶尖拍卖公司跌落神坛,市场暗流涌动为哪般?
- 2024秋拍战报:香港苏富比大拍成交记录新鲜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