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7000年前南稻北黍共存淮河流域
【中华收藏网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7日消息,该校科技考古团队发现,淮河中游地区7000年前南方水稻北方黍共存现象,这也是目前淮河中下游地区发现最早的稻黍共存记录。
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考古学权威期刊《考古科学杂志》(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上。
科研人员利用植硅体分析法,对安徽蚌埠双墩新石器时代遗址地层沉积物进行研究,证明在距今7300年到6800年之间的时期,该地区就出现了北方黄米(黍)和南方水稻共存的现象。
淮河流域是中国东部南北不同气候环境、农业类型与文化传统的过渡地带,其史前农业结构演化与农业经济形成过程是全新世以来中国东部地区环境变化与人类适应研究中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中外研究者的重点关注。
科研人员利用近两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安徽蚌埠双墩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的时机,通过现场取样,采集了该遗址多个地层的沉积样品进行植硅体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7000年前黍与水稻已同时出现于该遗址,且水稻在其农作物组成中占据了绝对的主体地位,黍的比重相对较低。
据介绍,这一发现将粟、黍类旱生农作物在淮河中下游地区出现的时间提前了2000多年。结果表明,淮河流域也是中国水稻演化的重要区域,其早期水稻可能具有独立的驯化过程,这也为水稻起源研究提供了新线索。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国 家文 物 局九部门推动民间藏品征集,民藏文物终于被肯定了?!
- 2025年风口:艺术品从世界格局到家庭财富,文化财富浪潮将至!
- 国家出手打破艺术品市场发展围墙,政策催动文化产业升级
- 富豪大举布局艺术品市场:艺术品经济在国内势不可挡!
- 古玩艺术品成为新资产,当下也是经济市场的重要支柱!
- 世界上最好的投资品类:土地、黄金、艺术品!艺术品这座火山即将喷发!
- 普通人翻身的机会来了!艺术品投资真的能改变命运
- 普通人翻身的机会来了!艺术品投资真的能改变命运
- 你给藏品办理身份证和户口本了吗?备案就是为了以后方便转手变现!国家政策的推行目的就是让市场活跃起来!
- 未来5-10年:民间个人艺术品将会被企业家回收
- 2025 年艺术品市场:如何在风云变幻中寻找机遇与挑战
- 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揭牌:艺术品收藏新机遇来临!
- 2025年3月1日,新的文物法即将实施,开启了民间收藏新时代!
- 艺术品市场新政策激活投资热潮,收藏家迎来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