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一店主自建民间博物馆 20年收藏4000余老物件
【中华收藏网讯】老式收音机、砖头式“大哥大”、一斗米量具、黑胶唱片机……
出于个人爱好,44岁的贵州人张晓明,在贵阳市花果园社区开了一间名为“老深圳旧时光”的店铺,摆出4000余老物件供市民免费参观,近期走红网络。
“我收藏的是往昔的记忆,这些老物件更是社会发展的见证。”张晓明说,从1998年自己开始收藏老物件,迄今已有二十年。而之所以取这样的店名,是因为自己曾在深圳打工十多年。
聊起“淘宝”经历,张晓明说,小时候经常从爷爷的文件柜里翻出一些农村合作社生产方面的保证书、借条,从那时起对收藏就产生了兴趣,而印象最深的一件藏品是一部“大哥大”。
1996年,打电话还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初到深圳的张晓明,工资只有300元,一部“大哥大”的价钱却上万元。那时看到身边有人随时可以通话,独在异乡的他会格外想念家乡的亲人。
直到多年后的某一天,再次看到“大哥大”时,那一刻他触物生情,想起往日艰难打拼的岁月,便当即决定买下。
张晓明提起一盏老式煤油灯。新华社记者谭晓红摄
“在深圳搬了无数次家,但‘淘’回来的老物件一件都舍不得扔。”张晓明说,去年,因为思乡心切,加上贵州这些年来变化很大,他便决定带上收藏品和积蓄,回来开了这间小展馆。
如今,在不到60平方米的展馆内,从长短不一的秤杆到各种样式的茶壶,再到大大小小的搪瓷缸,众多展品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手捧一本《建筑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纪念》,张晓明一页一页地翻开,全国主要城市在建国十周年时期的发展面貌跃然纸上。像这样的文献资料,他有1000多册。
展馆内的邓丽君黑胶唱片。新华社记者谭晓红摄展馆内的邓丽君黑胶唱片。新华社记者谭晓红摄
“老物件要慢慢观赏,慢慢品味。”张晓明一边说,一边拿出一张邓丽君的黑胶唱片,放入开盘机内,悠扬的歌声缓缓响起。由于收藏经验和资金有限,他也曾遗憾错过一些珍稀物件。后来他边收藏边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得到的老物件也越来越多。
“收藏老物件,不为金钱,只为情怀。”张晓明表示,以后他仍将继续做下去,让更多的老物件找到归宿,让更多人在这里感受光阴、重拾记忆。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这些银行收购艺术珍品!这些企业都在市场上搜刮艺术品,用来抵抗通货膨胀!
- 藏家消费习惯正在改变,未来古玩行业将向这个方向发展!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2025年风口:艺术品从世界格局到家庭财富,文化财富浪潮将至!
- 国家扶持艺术品变现:艺术品交易流程和方式,已经出来!
- 艺术品卖不掉、估不准、不敢押?破解困局的方法终于来了!
- 国 家:艺术品市场到2025年,要做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先看先知!
- 2025弘仁元春季艺术品拍卖于04月27日(上午9:30开槌)
- 北京成为第一个艺术品变动产的试点城市!艺术品市场要腾飞了!
- 艺术是一种人格参与,玩的是精神,拼的是文化,较量的是修养!
- 文物法修订草案敲定:允许民间文物交易 准许外资拍行进入
- 紧急提醒!2025艺术品市场红利来袭,入场攻略在此
- 重大信号!国家强势入场,艺术品变现黄金时代已来
- 国家文化战略:鼓励收藏品 实现文化兴国 三大改变让艺术市场达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