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散百余年的虎鎣经历了什么
【中华收藏网讯】曾在英国被拍卖的圆明园文物青铜“虎鎣”近日重回祖国怀抱。
记者获悉,这件流失海外百余年的珍贵文物11日正式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青铜“虎鎣”细节。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虎鎣”是什么?
青铜“虎鎣”为西周晚期文物,顶盖内铸有“自作供鎣”铭文,因其精美独特的造型、罕见的虎形装饰而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于成龙认为,这件青铜“虎鎣”不论从器型还是纹饰来看,都具备西周晚期的典型特征。
而从便携式荧光能谱表面分析结果来看,这件“虎鎣”的铜、锡、铅比例也符合商周时期青铜器成分特征。
鎣本身是一种常与盘相配合的水器,作为盥洗之用,就像西周晚期盘与盉一样。于成龙坦言,“因此目前学术界大多数学者认为,鎣就是盉的别名。或者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鎣是盉的一种方言”。
而这件文物之所以被称为“虎鎣”,主要是由于文物流管上的卧虎造型。
青铜“虎鎣”细节。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曲折的回归之路
相关资料显示,这件青铜“虎鎣”原为清宫皇室旧藏,1860年被英国军官哈利埃文斯从圆明园劫掠获得,此后一直由其家族收藏。
一百多年以来,这件文物销声匿迹,直到今年3月,一则“西周青铜器‘虎鎣’将在英国拍卖”的消息引起关注。
国家文物局随即开展信息收集、协商谈判、协调联动、宣传引导等多方面工作。在基本确认青铜“虎鎣”为圆明园流失文物后,数次通过多种渠道联系英国相关拍卖机构,希望通过协商对话的方式解决问题。
但这未能阻止这次拍卖。4月9日,拍卖机构负责人通过邮件明确表示拒绝撤拍。10日,国家文物局发表声明,强烈反对并谴责该机构执意拍卖流失文物的行为,表示将继续按照国际公约和中国法律规定,通过一切必要途径开展流失文物追索。
4月11日,青铜“虎鎣”以41万英镑价格在英国成交。
转机出现在4月28日,国家文物局收到英国相关拍卖机构负责人邮件,邮件称青铜“虎鎣”境外买家希望将文物无条件捐赠给国家文物局。国家文物局会同中国驻英国使馆和国家博物馆,稳妥有序地开展青铜“虎鎣”的鉴定接收等各项工作。
9月,国家文物局代表团在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的见证下,在中国驻英国使馆成功举办青铜“虎鎣”捐赠接收仪式。11月23日,青铜“虎鎣”安全抵达北京。
青铜“虎鎣”细节。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终于回家了!
12月11日,国家文物局划拨中国国家博物馆青铜“虎鎣”入藏仪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举行。
这件自1860年流散海外的国宝终于回家了。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在致辞中表示,国家博物馆将于青铜“虎鎣”入藏后,妥善保管、做好展陈,深入研究,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坦言,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流散回归历程与国家治乱、民族兴衰密切相关,寄托着中国人民深厚的历史与文化情感。
他认为,青铜“虎鎣”的回归,彰显了中国政府保护文化遗产的坚定信念与负责态度,也显示了我国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获得了社会各界广泛的理解与支持。
刘玉珠还称,国家文物局将本着合作、开放的态度,在各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统筹引导收藏机构、协会组织、媒体与社会各界的积极力量,推进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更加主动有序开展,为建立更加公平正义的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国际规则贡献中国力量、中国智慧。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古玩艺术品成为新资产,当下也是经济市场的重要支柱!
- 世界上最好的投资品类:土地、黄金、艺术品!艺术品这座火山即将喷发!
- 普通人翻身的机会来了!艺术品投资真的能改变命运
- 普通人翻身的机会来了!艺术品投资真的能改变命运
- 你给藏品办理身份证和户口本了吗?备案就是为了以后方便转手变现!国家政策的推行目的就是让市场活跃起来!
- 未来5-10年:民间个人艺术品将会被企业家回收
- 2025 年艺术品市场:如何在风云变幻中寻找机遇与挑战
- 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揭牌:艺术品收藏新机遇来临!
- 2025年3月1日,新的文物法即将实施,开启了民间收藏新时代!
- 艺术品市场新政策激活投资热潮,收藏家迎来黄金时代!
- 未来3 - 5年艺术文化市场:大力推进艺术品交易中心建设,最少1000家!
- 艺术品市场到2025年,就要大变天了,艺术品变现将全面打通!
- 2028:书画艺术品交易市场——文化经济腾飞的引擎!
- 2025弘仁元迎春艺术品拍卖会于元月18日(上午9:30开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