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楼内办起粮仓博物馆 他20年收藏了1500件藏品
【中华收藏网讯】在位于淄博的山东长江粮油仓储机械有限公司办公楼内有两间特殊的房间,这里面摆满了自远古时期至近现代以来包括农耕工具、炊器、食器、储粮设施、炭化粮食样本、粮食交易工具、票据等1500余件实物,这里便是华夏粮仓博物馆。近日,记者采访了山东长江粮油仓储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长海,这位平时十分沉稳的企业掌舵人,说起他的收藏品,滔滔不绝。
来到博物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件件精美的陶瓷。据杨长海介绍,这些陶瓷多数是根据古代粮仓样式,按比例缩小后做成的粮仓明器。
据悉,从1998年刚建馆时50余件农产工具到现在,华夏粮仓博物馆从全国精心搜集和收藏了自远古时期至近代以来的1500余件实物,是山东省目前最专业、最全的有关粮食储藏历史沿革的陈列馆。
之所以要收集涉及粮食仓储的藏品,源于杨长海一次偶然的参会。1998年7月杨长海参加全国粮食会议,碰到淄博老乡时任中储粮西安分公司总经理。当时他们谈了关于粮食储藏问题,交谈之余对方赠予杨长海一件汉代黄褐釉谷仓罐。“也因为自己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粮食行业,对粮食有一种特殊的朴素的感情,加之对古物喜好,谷仓便在脑子里一直萦绕,再也挥之不去。”杨长海说,兴趣的种子自此深种。
从那次之后,杨长海每到一个城市出差,在办完业务后都要到当地的博物馆和古玩市场。他常常是一条巷子一条巷子地找寻,生怕漏下一件宝贝,经常不知不觉中脚磨起了水泡,有了茧子,可每当发现心目中的宝贝,被古代先进的储粮工艺所震撼时,就兴奋不已,毫无疲倦之意。
随着收藏的藏品越多,杨长海对于谷仓的热爱也与日俱增,他的藏品也日渐丰富。杨长海说:“每一件粮仓的背后,往往都有一个传奇故事,是一个时代的名片。或许有的藏品的经济价值不高,却有着感悟历史文化的深层意义。另外,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农耕历史的国家,在这么漫长的过程中我们的先人发明了各式各样的农耕器具,一直到现在我们还在学习着先人的同时创造。”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这些银行收购艺术珍品!这些企业都在市场上搜刮艺术品,用来抵抗通货膨胀!
- 藏家消费习惯正在改变,未来古玩行业将向这个方向发展!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2025年风口:艺术品从世界格局到家庭财富,文化财富浪潮将至!
- 国家扶持艺术品变现:艺术品交易流程和方式,已经出来!
- 艺术品卖不掉、估不准、不敢押?破解困局的方法终于来了!
- 国 家:艺术品市场到2025年,要做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先看先知!
- 2025弘仁元春季艺术品拍卖于04月27日(上午9:30开槌)
- 北京成为第一个艺术品变动产的试点城市!艺术品市场要腾飞了!
- 艺术是一种人格参与,玩的是精神,拼的是文化,较量的是修养!
- 文物法修订草案敲定:允许民间文物交易 准许外资拍行进入
- 紧急提醒!2025艺术品市场红利来袭,入场攻略在此
- 重大信号!国家强势入场,艺术品变现黄金时代已来
- 国家文化战略:鼓励收藏品 实现文化兴国 三大改变让艺术市场达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