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岁退休老干部26年收藏省内年鉴300多本
【中华收藏网讯】“黄爹爹不仅收藏的是书,更是一部部武汉史。”今年78岁的新洲区邾城街退休干部黄仕恒是一名藏书达人,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2000年退休后的唯一爱好就是收藏,喜好收藏年鉴源于他1991年和弟弟举办个人赈灾邮展录入1992年出版的《武汉年鉴》。黄老说,他有一个想法,要把收藏的《湖北年鉴》《武汉年鉴》和《新洲年鉴》进行梳理分类,建一个年鉴馆,方便他人查阅历史,了解历史。
11月18日,记者走进誉称新洲收藏年鉴第一人黄爹爹的收藏室,屋内满满的藏书让人瞠目结舌,靠着墙壁的一个大书架里放满了各种年鉴。明显能看出黄爹爹已经将收藏的年鉴按省、市、县分开存放。“收藏年鉴也就是收藏历史。”说起收藏年鉴的由来,黄仕恒老人告诉记者,他爱好收藏是从1980年开始的,开始很专一,只收藏邮票,那时的工资只有36.21元,每月收藏邮票要花掉9元多,之后就开始在废品收购站淘书和收藏各种器物。
收藏年鉴是从1992年开始的,1991年,黄老和在长航弟弟黄仕橡在原邾城实验小学办了一次个人赈灾邮展,门票0.20元,邮展办了一个星期,募集到400多元,此款全部捐到新洲慈善会。让黄老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次个人赈灾邮展被1992年出版的《武汉年鉴》录入。
从1992年起,黄老的收藏范围又多了一项内容,爱上年鉴收藏,从1992年至今,黄老收藏《湖北年鉴》120多本,《武汉年鉴》130多本,《新洲年鉴》30多本,而且《湖北年鉴》《武汉年鉴》都有创刊号。在黄爹爹的收藏室,记者还看到两本珍贵的年鉴,《中国电影年鉴》《中国人物年鉴》,《中国电影年鉴》创刊于1981年,宋庆龄在创刊号上题写了“热烈祝贺中国影坛百花盛开”12个大字。如今,在黄仕恒老人的家里,除了书房,到处堆满了他四处收藏的书籍和器物。他说,他想在家开设年鉴馆,方便他人来查阅历史,了解历史。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古玩艺术品成为新资产,当下也是经济市场的重要支柱!
- 世界上最好的投资品类:土地、黄金、艺术品!艺术品这座火山即将喷发!
- 普通人翻身的机会来了!艺术品投资真的能改变命运
- 普通人翻身的机会来了!艺术品投资真的能改变命运
- 你给藏品办理身份证和户口本了吗?备案就是为了以后方便转手变现!国家政策的推行目的就是让市场活跃起来!
- 未来5-10年:民间个人艺术品将会被企业家回收
- 2025 年艺术品市场:如何在风云变幻中寻找机遇与挑战
- 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揭牌:艺术品收藏新机遇来临!
- 2025年3月1日,新的文物法即将实施,开启了民间收藏新时代!
- 艺术品市场新政策激活投资热潮,收藏家迎来黄金时代!
- 未来3 - 5年艺术文化市场:大力推进艺术品交易中心建设,最少1000家!
- 艺术品市场到2025年,就要大变天了,艺术品变现将全面打通!
- 2028:书画艺术品交易市场——文化经济腾飞的引擎!
- 2025弘仁元迎春艺术品拍卖会于元月18日(上午9:30开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