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博物院南楼时隔78年后重新开放
【中华收藏网讯】北疆博物院北楼及陈列室、南楼形成完整的展陈体系,标志着这座有着百余年历史的古老博物馆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模型、“河套人”牙模型、王氏水牛化石、手绘北疆植物科学画……伴随着这些珍贵展品,28日,在时隔78年后,北疆博物院南楼以崭新面貌重新向公众开放。至此,北疆博物院北楼及陈列室、南楼形成完整的展陈体系,标志着这座有着百余年历史的古老博物馆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北疆博物院,是天津自然博物馆前身,由法国博物学家桑志华于1914年创建,由北楼、陈列室及南楼组成。南北二楼以通道相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工”字形格局。它是国内唯一一座建筑、藏品、展览、文献皆保存完整的百年博物馆,可谓是中国近代早期博物馆中的“活化石”。其藏品囊括动物、植物、古生物、古人类、岩石矿物标本等诸多门类,总量超过20万件。
天津自然博物馆馆长张彩欣介绍说,1940年,北疆博物院一切事务因战争及经费等原因全部停止,久久沉寂。
2014年,天津市文广局启动北疆博物院北楼及陈列室的修缮工程。2016年1月22日,北楼及陈列室重新面向公众开放。
2018年3月,天津市文广局又启动北疆博物院南楼建筑修缮、功能复原和陈列设计工程。张彩欣介绍说,北疆博物院南楼修建于1929年,原使用功能为北疆博物院的图书室、实验室和地质古生物库房。
记者了解到,北疆博物院南楼的陈列设计与北楼陈列既呼应衔接,又各有侧重。北楼以藏品展示为主线,侧重展示北疆博物院藏品门类,南楼则更多地侧重于人文精神展示,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
“南楼修缮全面复原了图书室、实验室以及古生物库房等功能区,重点展现桑志华和他团队在科考历程中体现的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客观评价北疆博物院在中外自然科学领域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张彩欣说。
“时移世易、百年沧桑,北疆博物院留下的不仅是数十万件珍贵的标本,更留下了严谨务实、求索不辍的文化传承。”张彩欣说。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重磅!艺术品动产,已通过国家法律法规,抵押合同范本或出炉!速读!
- 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艺术品市场的新时代
- 2025年中国数字藏品行业发展历程、相关政策及产业链
- 国家文物局:民藏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未来几年或将成民间文物翻身之年!
- 重磅!古玩界最新政策来啦,马上发生的15个大变化!
- 文物唯有流通起来变现:才能让更多的人加入收藏保护行列
- 央视:各大银行艺术品抵押贷款全面试行!
- 未来3年, 艺术品市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 大量热钱拥入艺术品市场,古董是衡量自己的经济实力重要依据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银行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报告》获通过:艺术品抵押贷款真的来了!
- 好消息!国 家文 物局明确:民间合法收藏的文物交易不受文物等级限制!
- 国家文化战略:鼓励民间收藏,实现文化兴国,让艺术市场达巅峰
- 国家战略视野下:艺术品如何成为未来储备资产的核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