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石号沉船文物展现古阿拉伯与中国直接贸易证据
【中华收藏网讯】今年8月,上博与斯里兰卡联合考古队在斯里兰卡贾夫纳发现了大量中国瓷器。图为部分考古发现。(上海博物馆供图)
展现古阿拉伯与中国直接贸易的最早证据
“黑石号”沉船文物展二○二○年来沪
中斯联合考古成果将亮相上博东馆
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上海博物馆将于2020年4月底从新加坡引进“黑石号”沉船文物展览,并在上博东馆的常设展中开辟陆上丝路和海上丝路板块。这是记者从昨天举行的“中斯联合考古与海上丝绸之路”座谈会上获得的消息。
文博考古以其形象、生动、直观的特点,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彰显独特优势,其魅力愈益展现。据透露,“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上海博物馆先后与伊朗、印度、新加坡、蒙古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斯里兰卡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博物馆签署合作备忘录,联合举办展览。
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上海博物馆赴境外举办展览12个,从国外引进展览七个。其中,在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上海博物馆藏明代艺术珍品展》、在上海博物馆举办的匈牙利国家博物馆的《茜茜公主与匈牙利:17-19世纪匈牙利贵族生活展》,最近被遴选为“上海服务‘一带一路’亮点工作与典型案例”。两年多来,上海博物馆入藏了几批丝路珍贵文物,在公共教育活动中推出了40余场聚焦“一带一路”的学术讲座,策划并制作了《西游·丝路》儿童展等与丝路有关的亲子活动。
今年8月,上海博物馆与斯里兰卡共同组建联合考古队,在斯里兰卡北方港口城市贾夫纳进行了40天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发现了大量中国瓷器。这是中国与斯里兰卡第一次正式合作开展考古发掘,也是上海博物馆在海外的首个考古项目和上海考古“走出去”的第一步。
上海博物馆还与斯里兰卡中央文化基金会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双方今后五年将在考古发掘研究、专业人员交流、文物保护和科技分析、博物馆展览与教育等领域开展更深入的合作。
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介绍,该馆正在制定新一轮的“一带一路”文化建设五年计划。建设中的东馆将把中外文化交流放置于重要地位,推出“陶瓷之路”陈列。该陈列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线,以唐代到清代的古陶瓷收藏品等文物为基础,展示公元8世纪到20世纪初亚洲、非洲、欧洲各地的贸易和文化交往历史。其中,上海青龙镇以及上海博物馆赴斯里兰卡的考古成果将在陈列中体现。
记者获悉,备受关注的“黑石号”沉船文物展览,也计划2020年4月底从新加坡引进在上海博物馆举办。“黑石号”于1998年发现于印度尼西亚海域,因当年可能是撞上一块黑色的大礁石沉没而得名。作为一艘阿拉伯船,“黑石号”装载了数万件中国唐代文物,绝大部分为陶瓷,还有精美金银器。它是迄今所见古代阿拉伯地区与中国进行直接贸易的最早考古证据,在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地位。
上海博物馆十余年前曾努力争取将“黑石号”沉船文物整体购回中国,虽最终未成,但始终关注着沉船文物的研究和展示。“此次终于与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达成协议,将作为国与国之间的交流项目在上海一地举办展览,可以说完成了我们多年的夙愿,对公众和学界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李仲谋说。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古玩艺术品成为新资产,当下也是经济市场的重要支柱!
- 世界上最好的投资品类:土地、黄金、艺术品!艺术品这座火山即将喷发!
- 普通人翻身的机会来了!艺术品投资真的能改变命运
- 普通人翻身的机会来了!艺术品投资真的能改变命运
- 你给藏品办理身份证和户口本了吗?备案就是为了以后方便转手变现!国家政策的推行目的就是让市场活跃起来!
- 未来5-10年:民间个人艺术品将会被企业家回收
- 2025 年艺术品市场:如何在风云变幻中寻找机遇与挑战
- 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揭牌:艺术品收藏新机遇来临!
- 2025年3月1日,新的文物法即将实施,开启了民间收藏新时代!
- 艺术品市场新政策激活投资热潮,收藏家迎来黄金时代!
- 未来3 - 5年艺术文化市场:大力推进艺术品交易中心建设,最少1000家!
- 艺术品市场到2025年,就要大变天了,艺术品变现将全面打通!
- 2028:书画艺术品交易市场——文化经济腾飞的引擎!
- 2025弘仁元迎春艺术品拍卖会于元月18日(上午9:30开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