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有趣接地气:速成式艺术普及不可取
【中华收藏网讯】近年来,一批以轻松有趣、接地气为卖点的艺术普及读物流行开来,成为艺术类图书的畅销品种。它们有的以浅显易懂的趣味对话形式,为读者呈现艺术大师们的别样生活,以及名作诞生背后的奇闻轶事;有的则在内容形式上寻求创新,采取“时空穿越”“临画破案”等方式增强读者的临场感。通过对创作背景、作者生平的“现代化”解读,为国内外众多艺术大师、旷世名作贡献了越来越多的打开方式,营造出面向当代读者的亲近感,吸引了不少艺术爱好者的关注。
纵观这些艺术普及读物的共同特征,固然有着视角平易近人、语言风趣幽默等长处,但也普遍呈现出对名人八卦、奇闻轶事的过度渲染。有的图书在某些容易吸引眼球的话题细节上倾注浓墨重彩、过度解读,很难称得上是在尊重历史、还原细节,颇有些捕风捉影、添油加醋的嫌疑。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这样的图书或许迎合了部分读者的猎奇心理,但作为普及类读物而言却存在着不少硬伤,难免会误导大众。
就艺术本身而言,个人感受不同,也没有什么绝对的定论,但艺术史毕竟是一门严肃的学科,需要花大量时间学习和积累,并非是可以随意调侃任意颠覆的。好的艺术普及读物,可以在全面把握材料知识的基础之上,展开艺术合理的想象填补其中的空白,从而让读者更好地感受艺术作品所属时代的气息和肌理。但若是将艺术名家娱乐偶像化,以无底线的八卦轶事、桃色绯闻来吸引读者,就难免陷入解构经典、消解严肃的误区,偏离艺术普及的初心。
真正意义上的艺术赏析,应当是人们对艺术实际表现形态进行审视与总结的过程,从精神层面出发,对艺术情感的表达进行接收与转化,从而达至个人精神情感的满足。人们学会了艺术赏析的途径与方式,才能更好地去理解作品的独特魅力,接受艺术的熏陶和感染,获取独特而丰富的审美体验和人生启示。如今“速成式”的艺术知识传播大行其道,暴露出国内艺术普及方面的薄弱,还需要艺术领域的专家学者们多多努力,拿出更多理论扎实、基础过硬、亲近大众的优秀作品,填补其中的空白。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未来五年是古玩精品的价值增长期:手里有好东西的藏家一定要沉住气!
- 耿宝昌:明代成化青花到代几大特征,看这几点就够了!
- 增值率95%的收藏品,艺术品将在未来十年成为“全民刚需”!
- 别再抱怨藏品卖不出去了,这个机会你抓住了没有?
- 艺术品收藏投资利润高达千万倍!这是富豪大量进圈的原因
- 博物馆专家预测:这些就是未来中国的天价文物
- 国务院最新政策:激发艺术品活力,推动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
- 只要藏品不假,任凭风吹雨打,市场正在检验着谁才是真正的收藏家
- 一名真正的收藏家要有的素质,看你具备几点?
- 当前艺术品收藏最有潜力的六大类以及艺术品市场经济大爆发趋势势不可挡!
- 民间藏品难出手,无非是渠道问题,这些交易方式值得一看
- 藏家必须知道:什么是传世文物?其界限在哪里?
- 打通文物艺术品金融资产化渠道:开启收藏市场新纪元!
- 收藏趋势: 富人的财富增值速度将拉动艺术品价格暴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