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旭:对文物遭野蛮修复问题的思考
【中华收藏网讯】近期,四川文物大县安岳县宋代石刻佛像惨遭野蛮重绘与修复的话题被网民们热烈讨论。在我看来,此事件除令人痛心疾首外,也有相当积极的意义。在互联网的干预下,我们的文物保护工作便不只是国家各级文物保护机构的事,而有望变成全民参与的一项事业。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思考,如果没有互联网的存在,这样的事件可能被曝光并激起如此之大的反响吗?可能如此迅速得到“全民监督”吗?事实上,未有互联网之前,这类愚蠢与糟糕的事情常有之,只因信息不易被大面积及时传播之故,人们不得而知罢了。而此时,仅三两天时间,安岳县文管所就向全国亿万“监督者”反馈来了“情况说明”,这就是网络促进文保工作得到改进的积极变化。
网络监督与全民参与文物保护工作固然是大好事,然而,我们总不能只是在珍贵文物被毁之后来一波全民谴责与批评吧?监督与参与的终极目的不仅是谴责与批评,而应当是亡羊补牢,杜绝同类问题再度发生。
窃以为,首先,我们应当深刻检讨问题的成因,这就像医学工作者为攻克某一病毒,防止病毒大面积流行或交叉感染,而研究病毒的来龙去脉,再去寻找隔绝、抑制,甚至消灭这一病毒的方法或药物一样。
于是,我们就应当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那些被涂抹得面目全非的珍贵摩崖石刻或塑像,为何在漫长的一千多年时间里安然无恙地伫立或静卧在荒郊野外,而偏偏到了今天才遭到人们愚昧或野蛮的毁坏呢?仔细观察那些遭到厄运的唐宋造像,我们就会发现,那些办蠢事的人,并非如同当年“破四旧”的红卫兵,也并非如同炸毁巴米扬大佛的塔利班分子那样出自故意破坏之动机,而只是出于他们的信仰,或画蛇添足似的保护文物之用心。说得好听一些,是善意的“毁坏”;说得难听一些,可能出于某种功利之心而已。但无论出于哪种目的,客观上毁坏了珍贵的、不可再生产的文物,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
其实,他们都是可以通过教育来提高对于文物保护的认知以解决此类问题。如此一来,我们就应当探究导致他们为何缺乏文物认知的深层原因所在。
据本人观察与判断,造成安岳县古代摩崖造像被人为损毁最主要的原因,不外乎有二:
一是对古代文化遗产缺乏敬畏精神,这种敬畏,是建立在现代公民社会基础上的公民意识。现代公民意识的重要体现,便是自觉遵纪守法与爱护公物。如果当地民众普遍具有公民意识,并且文物保护相关法规已在他们心中生根,那么,还会导致那些珍贵文物惨遭毁坏的结果吗?
二是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应当追究当地文物主管部门疏于对文物保护相关法规宣传与贯彻的责任。安岳县是文物大县,境内拥有不可移动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摩崖石刻点多达300余处,各种石刻造像竟有10万余尊之多。这些石刻造像在中国石刻艺术史上具有上承云冈、龙门,下启大足石刻的特殊地位。正因该县拥有这么一份堪称奇迹、弥足丰富与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早在2000年9月就被原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石刻艺术之乡”。既然如此,该县文物主管部门就应当具有比别处更主动的文物法规宣传与贯彻意识。
如果以上问题的成因既合乎逻辑也符合事实,那么,问题的解决便可对症下药了:
国家文物总局倘若能抓住发生在文物大县安岳县身上的此一问题不放,并采取有效整治措施,我想,那些与该县有着类似问题的地方,都会因此而获得一次难得的“医治”,一次“疫苗接种”的机会。
药到病除了,或病毒被隔绝到体外了,其功效岂不正是昔日楚臣庄辛所言“亡羊补牢,未为迟也”之理吗?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收藏高手说:不是不跟你玩,而是根本没法玩
- 越高级的东西,越简单,古董也一样!
- 为何说收藏界的真正力量在民间,看下各路民藏大家的分析
- 老行家预测:未来最热门的藏品或是这些...
- 齐白石十幅罕见作品,画出了生命的精彩
- 投资书画建议: 如何步入正确投资名人书画?
- 新资产,新政策!艺术品市场要井喷!
- 什么是隐形财富?古玩艺术品就是最大的隐形财富!!!
- 艺术品现在升值率达到了98%!投资好的艺术品就是坐等赚钱!艺术品现在升值率达到了98%!投资好的艺术品就是坐等赚钱!
- 马未都:收藏已变为商业的博弈
- 艺术品现在升值率达到了98%!投资好的艺术品就是坐等赚钱!
- 2025年是希望之年!艺术品以不可抵挡的势头,成为新的金融资产!
- 艺术品收藏将带来一波收藏家的暴富潮,新时代,新模式,新发展!
- 中国艺术品“走出去”之路有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