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佛首流落海外背后:一个家族和倒卖商等
【中华收藏网讯】联合国统计,历来流失到境外的中国文物约164万件,而海外民间的收藏预计是馆藏的10倍,约1700万件。
此次苏富比(微博)纽约秋拍的另一件藏品,唐菩萨雕像,以433.5万美元被拍走。图片来源:苏富比官网
今年纽约秋拍,苏富比拍卖行举办的“琼肯:中国佛教造像”主题拍卖会吸引了众多古董爱好者。期间,被苏富比形容为“恢弘巨作”的唐代石灰石雕佛首像高度疑似洛阳龙门石窟一件流失多年的文物。
据悉,苏富比已将这尊有争议的石雕从拍品目录中撤下,但并未对外公开原因。虽然还无法确定该佛首石雕出自龙门石窟,但有关中国无数“走失的文物”的历史和人物再次成为了收藏界的热门话题。
在9月7日至15日举行的纽约亚洲艺术周上,苏富比和佳士得两大拍卖行都展出了大量中国珍贵文物,各有约1000件藏品参与拍卖,包括瓷器、工艺品、书画等。
近年来,海外拍卖行将越来越多的中国文物放上了拍卖台。根据《中国文物艺术品全球拍卖统计年报》,2017年中国文物艺术品在全球拍卖总成交额达到71.9亿美元(约合505.5亿元人民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数据显示,流失到境外的中国文物约有164万件,而海外民间的收藏预计是馆藏的10倍,约1700万件。这些流失的文物有的是通过各种渠道被带到海外,还有一部分则是在动荡中遭到掠夺。
国家文物局2016年发布的《文物拍卖管理办法》明确提出,被盗窃、盗掘、走私的文物或者明确属于历史上被非法掠夺的中国文物不得作为拍卖标的。但这并没能阻止中国的国宝成为被竞相叫价的对象。
最为人所熟知的当属清圆明园十二生肖铜首。2000年至2009年,牛首、猴首、虎首、猪首、马首、鼠首和兔首先后出现在了世界各地的拍卖会场。2012年12月,法国最大拍卖行艾德以110万欧元成交了一枚在鸦片战争期间被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掳走的乾隆玉玺。另外,今年4月,英国坎特伯雷拍卖行公开拍卖在鸦片战争时期掠夺的西周青铜器“虎蓥”,引起了我国的抗议和谴责。
佳士得拍卖行展出的鼠首和兔首。图片来源:视觉中国佳士得拍卖行展出的鼠首和兔首。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历史上有肆意掠夺中华文物的侵略者,也不乏致力于收藏这些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人士,美国收藏家史蒂芬·琼肯三世(Stephen Junkunc III,1905-1978)就是其中之一。在中国艺术品收藏界,琼肯的名字代表了一段传奇。据苏富比官网介绍,此次拍卖会上展出的佛教造像藏品囊括了近千年来北魏至明代佛教石雕、夹紵宁干漆及铜鎏金造像。
在最高峰时期,琼肯的收藏达到两千余件,包括中国的瓷器、翡翠、青铜器、绘画和佛教造像,而他所处的年代也正是流失于西方世界的中国文物数量最多的时期。
1905年,琼肯出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自幼跟随从事模具制造的父亲移民到芝加哥。长大后,琼肯一边在父亲的公司帮忙,一边研究中国艺术。他还学习中文,收藏大量艺术相关书籍和拍卖图录。
1930年代,琼肯的藏库里有了第一件中国艺术品。此后,他开始从知名古董商手里大量购买瓷器。他的瓷器藏品列西方最伟大的中国陶瓷收藏之一。到了1940年代,琼肯逐渐拓宽了收藏品类,收藏对象囊括了从宋代到明代的陶瓷器、高古的青铜器及早期的佛教造像。
《芝加哥论坛报》刊登的琼肯与中国文物。《芝加哥论坛报》刊登的琼肯与中国文物。
1950年代初期,琼肯的中国艺术品收藏达到了顶峰,他在位于伊利诺伊州奥克帕克的宅邸打造了一个博物馆级的地下避难所,作为这些珍宝的家。当时,《芝加哥论坛报》在报道中称这里拥有着“珍贵的无价之宝,架上的中国艺术品多得不胜枚举、琳琅满目,集历代之大成,用绣帷、铜器、玉器、陶器、龙袍及漆器等记录着这个伟大国家的辉煌历史”。
一直到1978年去世之前,琼肯仍坚持从世界各地收集并不断学习中国艺术品,其收藏由其子史蒂芬·琼肯四世继承,并一直由其家族保存至今。
苏富比的拍卖名录中提到,在被琼肯收入囊中之前,疑似龙门石窟佛首的石雕曾于1955年出现在法国通运公司的拍卖图录中。法国通运公司就是琼肯的一个重要合作伙伴。
通运公司的创办者是“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的张静江。1902年,出生于浙江湖州巨富之家的张静江以一等商务参赞官随员的身份出使法国,并在当地创办了通运公司,经营湖州的传统外销商品茶叶、丝绸、地毯以及在国内搜罗的珍贵古玩。
通运公司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很快聚集累了一大批财富,其中大部分收入都来自古董生意。通运公司在西方收藏界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张静江因多次资助孙中山和同盟会,被后者称为“革命圣人”。
在通运公司的古玩生意背后,有一个备受争议的名字——卢芹斋。卢芹斋本名卢焕文,在外文史料中被记作C。T。Loo。据称目前存在于海外的中国古董有一半经他手出售。
卢芹斋(1910年代)。图片来源:维基百科卢芹斋(1910年代)。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起初卢芹斋在通运公司负责古玩业务,凭借着天生的商业头脑和古玩鉴别知识很快就在古董界崭露头角。1908年,张静江回国参加辛亥革命后,卢芹斋创办了一家属于自己的来远公司,扩大古玩销路,后又与上海古董商吴启周合作成立卢吴公司,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私人古董出口公司。
当时,法国针对敦煌石窟的一篇报告使得收藏中国文物成为当时西方世界的新风潮。卢芹斋嗅到了商机,他往来于中国和欧洲,低价收购不少古稀珍品,推销到欧洲市场,从中获得巨额利润。
1925年,卢芹斋在巴黎蒙梭公园附近买下一栋公馆并改建成五层高的中式红楼,这是巴黎市区唯一一栋中式建筑,被当地人称为“中国卢浮宫”。卢芹斋就在这里向西方的收藏家们展示并出售自己的古董文物。
与此同时,卢芹斋的行为也招来骂名。他被视为中国文化的“窃贼”,甚至直接导致国内盗墓猖獗。在他从事古董生意的40多年里,无数古玩珍宝流落海外。美国皮博迪艾塞克斯博物馆(PEM)亚洲部策展人王伊悠在关于卢芹斋的文章中表示,他在美国的古玩生意是建立在美国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逻辑上的:中国文物是供美国权贵把玩的消费品。“卢芹斋就是为他富有而有权的客户服务的外国佣人,”王伊悠写道。
但对于欧美收藏界来说,卢芹斋是他们了解中国文物收藏的媒介,开启了中国古代文明的一扇大门。在他之前,西方社会对中国古代文物的了解十分有限,他们感兴趣的大多是清代的瓷器,也接触不到更多远古时期的文物。
“他是个天才,同时也是魔鬼,”佳士得高级副总裁、《卢芹斋传》的作者罗拉(Geraldine Lenain)这样评价他。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古玩艺术品成为新资产,当下也是经济市场的重要支柱!
- 世界上最好的投资品类:土地、黄金、艺术品!艺术品这座火山即将喷发!
- 普通人翻身的机会来了!艺术品投资真的能改变命运
- 普通人翻身的机会来了!艺术品投资真的能改变命运
- 你给藏品办理身份证和户口本了吗?备案就是为了以后方便转手变现!国家政策的推行目的就是让市场活跃起来!
- 未来5-10年:民间个人艺术品将会被企业家回收
- 2025 年艺术品市场:如何在风云变幻中寻找机遇与挑战
- 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揭牌:艺术品收藏新机遇来临!
- 2025年3月1日,新的文物法即将实施,开启了民间收藏新时代!
- 艺术品市场新政策激活投资热潮,收藏家迎来黄金时代!
- 未来3 - 5年艺术文化市场:大力推进艺术品交易中心建设,最少1000家!
- 艺术品市场到2025年,就要大变天了,艺术品变现将全面打通!
- 2028:书画艺术品交易市场——文化经济腾飞的引擎!
- 2025弘仁元迎春艺术品拍卖会于元月18日(上午9:30开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