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古建筑如何防火
【中华收藏网讯】文物古建筑群多采用纯木、砖木、土木等结构建造,可燃构件多,耐火等级低,加之这些古建筑的表层涂有大量的油漆涂料,极易发生火灾。此外,大部分文物古建筑建筑密度大、防火间距小,外观封闭,一旦发生火灾,若扑救不及时,容易造成建筑坍塌,形成火烧连营之势。加之目前多数文物古建筑被作为旅游景点,吸引着大量的游客,游客素质参差不齐、人员流动性大、消防意识不强,火灾危险性增大。那么,我们能够采取哪些措施,预防文物古建筑火灾的发生呢?
(一)人防措施
1、文物古建筑单位应认真落实消防安全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制度,抓好抓实安全制度的落实,用明确的规章制度规范古建筑内部工作人员和游客的消防安全行为。组建微型消防站,成立义务消防队,并对义务消防队员进行专门的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防火和灭火技能,具有初起火灾扑救能力。
2、严格生活用火管理。一是管好动态火源。在文物古建筑内不得吸烟,未经批准不得动用明火作业。不管是内部人员,还是外部游客,吸烟后不得乱丢烟头。特别是景区导游在带领游客游览前,应适当穿插讲解消防安全知识,特别是提醒游客不能在非吸烟区吸烟。二是管好生活用火。如使用明火做饭、取暖等,要严格管理,用火后要及时熄灭。
3、严格电源管理。文物古建筑不准安装大功率电灯和其他电器设备,电视机、计算机、空调器等电器具使用后应及时关闭或切断电源,不得乱拉乱接电线,更不可超负荷用电。严禁乱拉乱接,电气线路必须穿管保护。
4、在文物古建筑范围内,禁止堆放柴草、木材等可燃物品,严禁燃放烟花爆竹、储存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
(二)技防手段
一方面要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电气线路监控系统等,另一方面要结合文物古建筑分布情况,增设消防给水管道或消防水池,增设室外、室内消火栓,并配备足够数量的水枪、水带手抬机动泵等灭火器材,消防器材短缺的地方,增设水罐、水缸、水桶,确保灭火时有足够的水源。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重磅!艺术品动产,已通过国家法律法规,抵押合同范本或出炉!速读!
- 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艺术品市场的新时代
- 2025年中国数字藏品行业发展历程、相关政策及产业链
- 国家文物局:民藏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未来几年或将成民间文物翻身之年!
- 重磅!古玩界最新政策来啦,马上发生的15个大变化!
- 文物唯有流通起来变现:才能让更多的人加入收藏保护行列
- 央视:各大银行艺术品抵押贷款全面试行!
- 未来3年, 艺术品市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 大量热钱拥入艺术品市场,古董是衡量自己的经济实力重要依据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银行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报告》获通过:艺术品抵押贷款真的来了!
- 好消息!国 家文 物局明确:民间合法收藏的文物交易不受文物等级限制!
- 国家文化战略:鼓励民间收藏,实现文化兴国,让艺术市场达巅峰
- 国家战略视野下:艺术品如何成为未来储备资产的核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