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赏析: 近现代国画大师李可染山水佳作《雨馀树山色润图》

发布日期:2018-09-12    来源:中华收藏网    责任编辑:钿钿    阅读:2117   版权与免责声明

李可染《雨馀树色润图》179x97cm.png

李可染《雨馀树色润图》179x97cm

【中华收藏网讯】李可染(1907-1989年),是近现代杰出的画坊巨匠、诗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大师之一。江苏徐州人,原名李永顺,曾用别号三企,画室名“师牛堂”。他擅画山水、人物、牛,曾师于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艺术大师,最后终于成为现代中国画坛上备受推崇的一位大家,他在现代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曾任中国画研究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从这幅画可看到,李可染已经从写生作品升华了一步,他的《雨余山色润图》最得其境。一改传统山水画上下留白、天高地阔之意,上追北宋全景式构图,用极为丰满的布景形成强烈的个人图式,让人感受到一种屹立千年的中国山水之气势。积墨法是层层加墨,层层见笔,各层次间又错落变化,使画面深厚丰富。山势迎面而来,屋舍隐于山间,瀑布浓缩为几条白色的裂隙,把光引入画面,通过探索“光”与墨的变幻,表现山林晨夕间的逆光效果,雨后清新润泽之气扑面而来,整个画面像蒙上了一层淡淡的薄雾,朦胧迷茫、流光徘徊,给人以独特的艺术感受。作品空间结构坚实而厚重,沉涩的笔调绵密地深入到画面各个角落,一点一画、一笔一墨积成画面。这种悲沉的黑色形成的基本色调,深深地抓住了人们的视觉,震撼着观者的内心,表现出深厚博大的精神力量。李可染从对景写生到对景创作,创建了中国画创作的新方法,是对传统的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理论最好的实践。他坚持“洋为中用”,在中西融合的大潮中力求写意的中国画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同时,获得更强的表现力。他借助于写生素材的剪裁、夸张、重新组织,以实现感情化、理想化的意境创作。放弃了熟练掌握的传统笔墨技巧,不用传统勾描点叶的方法和皴法,而是采用团块性笔墨结构来表现物象,以墨为主,强调一个“狠”字。他在黑中既求实体感,又创造虚拟美,用黑衬托白亮,用层层积墨统一画面,用黑来追求画面意境完美的表达,又巧妙地把关注形、光、色等西画的创作方法,有机地融合在传统的、写意的笔墨体系之中,整体单纯而内中丰富,具有一种朦胧迷茫却坚实有力的特色。观其山水,常感山势迎面而来,大有突兀之势。即便有没画满的作品也往往用大段的题款补足,不留虚空。

本图于画面左上角提款“雨余山色润,树静瀑声喧。一九八五年,岁次乙丑夏七月,可染作于师牛堂”,颇具李家特色。钤印“李”、“可染”、“孺子牛”、“可染创作”和白文印“可染印信”共五方,此类题材和构图模式在80年代中后期较为常见,多为四尺三开小片。本图宽97厘米,高179厘米,层次鲜明,笔墨凝重,气势博大,乃同类题材中难得佳作。

款识:雨余山色润 树静瀑声喧 一九八八年 岁次戊辰夏十月上旬, 可染写于渤海之滨。(龚经强系中华收藏网总裁、国家艺术品高级鉴定评估师)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本文来源:中华收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