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推进“生态保遗”专项工程 让文物“活”起来
【中华收藏网讯】9月6日上午,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田凯做客河南政府网《在线访谈》栏目,畅聊文物、文物热、文物保护等话题。
考古新发现河南文物数量位居全国首位
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历史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作为全国重要的文物资源大省,河南到底有多少文物呢?田凯介绍说,65519处、4783457件,无论如何你也想不到这两个巨大的数字和文物有关。
“河南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3000年,历经二十多个王朝,现有不可移动文物65519处,数量居全国第二,可移动文物470多万件,全国第四。”田凯在接受访谈时说,这还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199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以来,河南共有45项考古发现获此殊荣,位居全国首位,比排在第二和第三的省份加起来还要多。
除了这些,河南值得称道的还有很多。比如,河南有世界文化遗产5处,包括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丝绸之路河南段、大运河河南段;中国八大古都,河南就占了4座,分别是郑州、开封、洛阳、安阳。
田凯表示,河南的文物不仅仅是数量多、分布广,更重要的是品类全、价值高,是传承华夏历史文明、促进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资源。
文物热让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前段时间热播的《国家宝藏》栏目,一下子让贾湖骨笛、莲鹤方壶等河南国宝级文物成了网红。谈到这些网红文物的前世今生,以及它们如何掀起了一股文物热?田凯说,贾湖骨笛是我国目前出土的年代最早的乐器实物,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之一。
“出土于舞阳的贾湖骨笛,深埋地下八千年,它有7个音孔,过去我们常说五音,但它可以吹出7个音节,出土后还能吹奏一首河北民歌《小白菜》。”田凯说:“贾湖骨笛可以吹奏出比较标准的音律,现在我们觉得是件很容易的事,但是在古代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关于网红文物带动的文物热,田凯表示:“从乏人问津到文物热,宣传的形式和手段非常重要,我们要利用报纸、电视、网站、微信、微博等手段,讲好文物背后故事。我们的很多博物馆展馆引入了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等现代科技手段,不断增强人们的在场感和参与感,让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监控用上无人机高科技助力文物保护
看似离我们普通人生活很远的文物保护,其实处处都和我们有着紧密的联系,不少还是我们身边的高科技。
刚出土的文物如何最大程度得到保护?田凯说:“青铜、陶瓷、纸质等文物,发掘出土后,要运用一系列技术手段,给他们营造适合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环境,减缓文物衰变。除了给它们营造环境,我们还用X光探伤仪等物理、化学仪器,像医生看病一样对文物进行分析,从而最大程度保护文物。就连当下时髦的无人机也被用来保护文物。”
保护利用相结合让文物“活”起来
田凯说:“过去我们谈保护,可能就是把遗址保护起来,其实文物保护完全可以和城市建设结合起来,以后也许你家门口的公园就是历史遗迹。现在郑州正在推进的“生态保遗”专项工程,就是以建设遗址生态文化公园为方式,以生态绿化方式让古遗址“活”起来。”
今年8月22日,省长陈润儿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听取文物保护工作情况汇报,强调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加大文物保护力度。
田凯表示,让文物“活”起来,“动”起来,加强顶层设计,对文物进行分类规划、分类指导也是重要一环。比如在宝丰、汝州陶瓷文化发达,大别山区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就要统一谋划,整体设计文物保护区域规划。同时,还应该和旅游、美丽乡村建设结合,不仅可以让文物得到最大程度保护,还能得到更好利用,最大程度彰显文物价值。(记者陈静)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古玩艺术品成为新资产,当下也是经济市场的重要支柱!
- 世界上最好的投资品类:土地、黄金、艺术品!艺术品这座火山即将喷发!
- 普通人翻身的机会来了!艺术品投资真的能改变命运
- 普通人翻身的机会来了!艺术品投资真的能改变命运
- 你给藏品办理身份证和户口本了吗?备案就是为了以后方便转手变现!国家政策的推行目的就是让市场活跃起来!
- 未来5-10年:民间个人艺术品将会被企业家回收
- 2025 年艺术品市场:如何在风云变幻中寻找机遇与挑战
- 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揭牌:艺术品收藏新机遇来临!
- 2025年3月1日,新的文物法即将实施,开启了民间收藏新时代!
- 艺术品市场新政策激活投资热潮,收藏家迎来黄金时代!
- 未来3 - 5年艺术文化市场:大力推进艺术品交易中心建设,最少1000家!
- 艺术品市场到2025年,就要大变天了,艺术品变现将全面打通!
- 2028:书画艺术品交易市场——文化经济腾飞的引擎!
- 2025弘仁元迎春艺术品拍卖会于元月18日(上午9:30开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