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极而“油”:吴昌硕晚年轶事
【中华收藏网讯】吴昌硕晚年和戏曲名家多有交往。1823年,缶翁八十寿辰时,拜其为师学画的梅兰芳、荀慧生等,为他老人家演戏祝寿。先由荀慧生自报一出开锣戏《麻姑献寿》,再请缶翁各点梅、荀一出戏。吴昌硕说:今天我不点你们的拿手好戏,而要兰芳唱慧生的戏,演一出《拾玉镯》;要慧生唱兰芳的戏,演一出《审头刺汤》。两位大名角虽感到意外,却也欣然从命。当晚,各自演出缶翁所点剧目,效果出乎意外地好。剧终,缶翁对梅、荀二位莞尔笑曰:“生能出新,熟极而‘油’,今天你俩演得各有新意,出人意料,才有如此效果。”
梅兰芳在30年后回忆说:“当初原以为吴老素性诙谐,作此安排,后来学画学到‘画到生时是熟时’一语时,方始理解先生的用意深长。这和咱们戏班里说的‘常带几分生,保持场场新’一样,两句话是不谋而合的。”戏理和画理不乏相通之处。艺术创作当避免自我重复,对已熟练掌握的东西,不费什么劲都能应付得下来,“熟”确实是“熟”了,但长此以往,难免“熟极而‘油’”,遑论推陈出新和自我超越。
吴昌硕自述:“予好临石鼓,数十载从事于此,一日有一日之境界……”对“石鼓”精研之深、之熟,古今罕有能与缶翁相匹者。但吴昌硕写石鼓文,仍力求“一日有一日之境界”,不仅“熟”而不“油”,而且“生能出新”,不断焕发活趣和生机,此乃大师相也。董其昌说:“画须熟后生。”由生到熟,再由熟到生,方能跳出窠臼,不断革新。不然,容易沦为艺术上的“老油子”。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未来五年是古玩精品的价值增长期:手里有好东西的藏家一定要沉住气!
- 耿宝昌:明代成化青花到代几大特征,看这几点就够了!
- 增值率95%的收藏品,艺术品将在未来十年成为“全民刚需”!
- 别再抱怨藏品卖不出去了,这个机会你抓住了没有?
- 艺术品收藏投资利润高达千万倍!这是富豪大量进圈的原因
- 博物馆专家预测:这些就是未来中国的天价文物
- 国务院最新政策:激发艺术品活力,推动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
- 只要藏品不假,任凭风吹雨打,市场正在检验着谁才是真正的收藏家
- 一名真正的收藏家要有的素质,看你具备几点?
- 当前艺术品收藏最有潜力的六大类以及艺术品市场经济大爆发趋势势不可挡!
- 民间藏品难出手,无非是渠道问题,这些交易方式值得一看
- 藏家必须知道:什么是传世文物?其界限在哪里?
- 打通文物艺术品金融资产化渠道:开启收藏市场新纪元!
- 收藏趋势: 富人的财富增值速度将拉动艺术品价格暴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