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若夸颜色好且看《簪花仕女图》

发布日期:2018-09-03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钿钿    阅读:1493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华收藏网讯】8月中旬,辽宁省博物馆也拿出诸多重量级佳作。

“近期各大博物院纷纷晒宝,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天津博物院都先后拿出镇馆之作以飨观者。8月中旬,辽宁省博物馆也拿出诸多重量级佳作。时值新馆全面开馆之际,依托丰富的馆藏举办了“中国古代书画展”、“中国古代绘画展”两大专题陈列,成为今年金秋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豪华盛宴,辽宁博物馆也希望能借此展览全面地反映中国古代书法、绘画在不同时期的基本面貌。”

辽宁博物馆是新中国的第一座博物馆,藏有文物近十二万件,其中有古代书画近万件,既有晋唐宋元的稀世名作,也有明清各画派名家的代表作。在全国几大博物馆中,辽博是中国收藏晋唐书画数量多、品质最精美的博物馆之一,这两个大展选取的作品均为辽博馆藏的重量级书画作品,以时序为顺依次分为五个单元,其中包括美术史中的数幅经典名作。

绘画作品如: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唐代周昉《簪花仕女图》、五代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宋代赵佶《瑞鹤图》、明代仇英《清明上河图》等;书法作品如商代《牛胛骨卜辞大版》、东晋《楷书曹娥诔辞》、唐代欧阳询《行书仲尼梦奠帖》、唐代张旭《草书古诗四帖》、唐代《孙过庭草书千字文》、宋代赵佶《草书千字文》、宋代赵构《章草书洛神赋》等。这些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浓重色彩的作品亮相,被网友赞为辽博“满血参战”放出的“大招”。

在这次超豪华的国宝阵容中,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是其中重量级的绘画作品之一,观众对这幅画的熟悉程度不亚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被收入中学教科书中,也被作为邮票图案大量发行,研究这幅作品的文章更是比比皆是。

有意思的是,如此养眼的作品在此次大展亮相与最近热播的大剧《延禧攻略》有些不谋而合之处。宫廷剧一向是大众乐于追捧的题材,这部新剧的热潮又一次将现代人带入古代后宫的风云纷争,当然,也意外带红了一大波古典服装与配饰。随着对剧中配色的文章铺天而来,从“莫兰迪色”——莫兰迪色系因意大利著名的版画家、油画家Giorgio Morandi的广泛使用而命名的,属于亮灰调,在色彩里加白调出。莫兰迪以静物画著称,成为20世纪最受赞誉的画家之一——到中国传统配色,观众们脑洞大开,一一抠图作出仔细严谨的比对。其中有将剧中侍卫的服饰配色与《簪花仕女图》中仕女服饰的配色相联系,总结出“血红”和“烟色”两种传统色彩的运用:“血红”是朱砂与曙红调和,在古代常用于皇后、贵妃的服饰,和帝后的黄色系类似,被赋予权利的象征;“烟色”则是胭脂、花青与淡墨的调和,在古代是僧侣、侍卫等制服类的常用色系,两种颜色的搭配简单大气,沉着朴素。

若论服饰之华美,配色之精彩,《簪花仕女图》自然算是鼻祖级别的作品。此作为绢本手卷,虽然年代、作者仍有争议,但学界一般认为此卷为唐代仕女画,相传为周昉真迹。周昉被赞誉为“画仕女,为古今冠绝”,《簪花仕女图》曾经南宋内府收藏,元、明期间流传空白,直至清初为收藏家梁清标、安岐所收,后才入清内府。关于此画的最早著录就是清初安岐《墨缘汇观》,尔后《石渠宝笈·续编》及《石渠随笔》皆沿用这一观点。画中描绘的是古代贵妇春日游园赏玩的场景,图中用重彩绘有五位仕女和一位持扇侍者,在人物中间穿插着两只狗和一只白鹤,画面左侧配以辛夷花树和湖石。在当今的诸多影视作品中可以看到,唐代女子都晕染眉目,竖高云髻,身着露胸披纱,当时的装束并非像当今演绎的那样开放夸张,但也极尽女性妩媚柔美、雍容华贵之态。

画中的几位仕女从服装、发式、妆容、体态、眉目、表情上都有所不同,从右往左看,第一位仕女梳高发髻,中间插着芍药花,身披烟色纱衫,里面系有鸳鸯纹样的束裙带,外有彩色云鹤纹样的白色纱帔(类似于现代的披肩),体态丰满婀娜,回头注视正向她奔来的小狗。远处散步的第二位仕女目视远方,神情淡然自若,身披血红纱衫,双手紧拽纱衫,但可以隐约看到纱衫下的数层华丽衣着。第三位仕女发髻插荷花,身披白色格纹纱衫,右手拈红花,与纱衫下的曙红色束裙带相呼应,她身后有一位侍女执大团扇,身体微微前倾,神情安静而内敛,与其他几位婀娜多姿的仕女形成鲜明对比。最右侧两位仕女相对而立,左侧这位用右手轻轻提起纱衫的领口,纱衫内着朱红色束带裙,上有绿色大团花,肩上搭着有动云凤纹样的烟色帔子,右侧的仕女高发髻上插着牡丹花,外披烟色长纱衫,内着血红色长束裙,最外搭着一条朱膘色纱帔,身体斜倾,手持拂尘逗着小狗。五位仕女都刻画得极其工致精巧,从发髻的描染、发饰的勾点,到面部的妆容、衣饰的丝线纹样等等,都交代得清晰生动,甚至连纱衫下仕女们肤如凝脂的细腻质感都刻画得入木三分。

绢本材质的《簪花仕女图》保存至今,颜色依旧鲜艳沉着,细致的笔触线条依旧清晰可见,实属不易。这件作品是末代皇帝溥仪逃去日本时被中途截获的,当时被东北民主联军一同收缴的共计140件,除《簪花仕女图》外,还有《夏景山口待渡图》、《虢国夫人游春图》等一大批宋元明清时期珍贵古书画。《簪花仕女图》在进入辽博后,画心开裂非常严重,每一次展卷都会对画面造成一次新的伤损,1972年,书画修复专家对此图进行了一次重裱修复,发现画心原来是由三段拼接而成,左侧较小的红衣仕女很可能是后来嵌入的,这位仕女周围的白鹤与小狗也为剪裁而来,因此推断此图有可能最初是一幅屏风画,由几段拼合组成。

辽博此次大展,在这些世代流传并被奉为国宝的中国书画中,蕴藏着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图像资源。就拿这些传统色彩来说,它们基本由中国哲学观中的五色观演变而来,大多取自自然景物的名称来命名,如月白、蟹青、水绿、竹青等,色纯而不艳、灰而不脏,沉稳而不夺人眼目,由此也折射出古代天人相合的自然观。

这些色彩小到一种情绪、性格、命运的指代,大到历史积淀、时代变迁、国运跌宕的象征,这其中所形成的古典色彩美学思想超越了单纯视觉上的感性认知,演变成为了一种知觉体验,这不仅仅是视觉图像与艺术语言的延续,更是一个民族美学气质、文化印记、精神风骨的血脉相传。

辽宁省博物馆正在展出的中国古代绘画展中,有幅难得一见的馆藏珍品——《瑞鹤图》,它出自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画家皇帝宋徽宗之手,描绘了九百年前某个傍晚时分的东京汴梁皇城,忽现祥云缭绕,群鹤飞鸣经久不散,一派灿烂绝美的神仙奇境。这幅公认的祥瑞之作,其实意旨遥深,别有所托……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本文来源: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