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英年早逝的台湾画坛奇才陈植棋

发布日期:2018-08-31    来源:华夏收藏网    责任编辑:匿名    阅读:1362   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淡水教堂》

    2 《葡萄》

    陈植棋(1906—1931)的名字经常出现在台湾美术史著作中,但又不那么引起现在人的注意:他英年早逝,在二十多岁人生最璀璨的时候就画上了终止符;他的绘画生涯也很短暂,仅仅七年而已,但就是这七年里,在台湾美术界,陈植棋的风头之盛,无人能出其右。陈植棋曾说:“如果生命是细而长的话,我宁愿短而亮,我向往迸发的生命力。”他的一生确如他所言,无论是作品还是人生,都明明亮亮地迸发出了无与伦比的生命力。

    陈植棋生于台湾北部七星郡汐止街横科的一户殷实农家中。1921年陈植棋以第一名成绩毕业于南港公学校,并考入台北师范学校。1924年自师范学院退学。隔年,在石川钦一郎老师的鼓励下,前往东京习画,同年成为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的学生。从学画到录取东京美术学校,前后不到一个月时间,不难想见他的艺术天赋与勤奋努力。

    当时的日本画坛正追逐着印象派的画风,陈植棋虽受学院派的影响,却依循着自己性格中的浪漫奔放,反而醉心于野兽派的狂放笔触及大胆用色上。作品大量使用红与黑,下笔粗犷,不讲求华丽技巧,直接运用色块表现出画面的律动感,表现浓烈的情感。创作题材皆出于生活经验,充满着对于故乡台湾的回忆,企图在西方画风与日本美学中,展现出具有台湾形象的艺术风格,始终希望能藉由艺术创作来提高台湾的文化意识。

    习画三年后,陈植棋于1927年首次入围“第一届台展”,并获得特奖。之后更是频繁亮相更大展览,一时风头无两。才气纵横的陈植棋,使得一些爱好美术的青年们,如李梅树、张万传、洪瑞麟等人以他为马首是瞻。1931年,陈植棋病逝汐止故居,这位台湾画坛的先行者,仅仅在人世停留了二十六年。

    1924年作《淡水教堂》(图1),36.7×27.3 厘米。弧形笔触的白云、远山和草浪传达连绵无际的感觉。短促跳跃的白、黄和墨绿线条则让高耸的松柏充满阳光。而阳光下,教堂的屋舍表现手法强烈;白色呈三角形的线条搭配或平缓或突出的屋顶和塔尖,呈现了建筑物的特殊风采。温暖的鲜红和粉红则是画家热情眼睛下的印象。整幅画透露着画家在初接触油彩时的整理与尝试。明快飞扬的整体效果,更能看出作者的才情与性情。

    1928年作《葡萄》(图2),16×22.8厘米。在画面占四分之三的桌面上,放置一盆葡萄,色彩和造型各自成样。白色深碗、红色桌面、高彩度的背景里,更加五彩缤纷的主题──葡萄几乎满溢到碗外。桌面上与葡萄同色系的圆形花纹似乎也在暗示这种可能。此幅用笔更加粗犷。纠结扭曲的线条强调葡萄饱满晶莹的整体印象。亮丽的色彩不仅是视觉的飨宴,更是丰收的喜悦。(朱匡杰)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本文来源:华夏收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