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干农活靠偶尔巡山和听监控协助保护文物的农民
【中华收藏网讯】不久前,一条关于四川安岳县峰门寺南宋摩崖造像被重绘的新闻,引发热议。据安岳文物局的回应,被工匠们涂抹得色彩高饱和的龛内造像是1995年当地群众自发捐资重绘的。这一情况当时便受到文物管理所的制止,其余造像得以逃过一劫,至今保持原貌。
四川安岳县文物局称,1995年,峰门寺南宋摩崖造像被群众自发捐资重绘,导致龛内造像色彩高度饱和。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位当地农民走进了《三联生活周刊》的视野。据该刊报道,上世纪80年代初,安岳县建立了文物管理所,2000年,升级为文物局。25个编制外,为保护管理石刻,文物局推出了他们著名的“三防”安保措施,即人防、犬防、机防。
于是,农民大婶杨国玉就在2011年成了文物管理员。“我家离这佛像最近,所以他们选择了我。说让我当文管员,但我也不知道什么叫文管员。当时他们来到我们家里面,说给我点钱。那时候给的少,每个月一百,现在是每个月五百元。”杨国玉说。她平时主要干农活,自己种红薯、玉米。有空的时候,她会到这个山上来巡视一下,没事的时候她就在家听红外线监控。文物局把红外线监控按在造像木棚的房梁上,如果有人走近木棚这个区域,她家里的警报就会响。
2016年,佛像前的木棚塌了。杨国玉每月初一、十五向香客化缘,持续了两三个月,攒了六七千块钱。她的老伴、儿子、女婿,一起上山砍树,用集资得到的钱重新修了佛像前的木棚。被记者问及“对你来说文物保护意味着什么?”杨国玉只说:“挺好。”
除了杨国玉,另一位农民李奶奶也用自己的方式守护文物。甚至,在那位把造像重绘得“面目全非”的守庙老人去世后,李奶奶还为逝者的屋子换上新床单和被褥,意在让菩萨累了的时候过来睡觉休息。
在村民朴素抑或“拙劣”的守护外,沮丧的是,一段时间内安岳石窟似乎被人遗忘。作为文保单位,安岳县没有专门针对石刻的研究机构。临近有重庆市大足石刻,大足区每年投入的文保经费有上千万元,安岳石刻每年的保护经费只有90多万元。
日前,四川省文物局派专人前往涉事地点对安岳等地摩崖石刻类文物开展了全面的实地勘察。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古玩艺术品成为新资产,当下也是经济市场的重要支柱!
- 世界上最好的投资品类:土地、黄金、艺术品!艺术品这座火山即将喷发!
- 普通人翻身的机会来了!艺术品投资真的能改变命运
- 普通人翻身的机会来了!艺术品投资真的能改变命运
- 你给藏品办理身份证和户口本了吗?备案就是为了以后方便转手变现!国家政策的推行目的就是让市场活跃起来!
- 未来5-10年:民间个人艺术品将会被企业家回收
- 2025 年艺术品市场:如何在风云变幻中寻找机遇与挑战
- 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揭牌:艺术品收藏新机遇来临!
- 2025年3月1日,新的文物法即将实施,开启了民间收藏新时代!
- 艺术品市场新政策激活投资热潮,收藏家迎来黄金时代!
- 未来3 - 5年艺术文化市场:大力推进艺术品交易中心建设,最少1000家!
- 艺术品市场到2025年,就要大变天了,艺术品变现将全面打通!
- 2028:书画艺术品交易市场——文化经济腾飞的引擎!
- 2025弘仁元迎春艺术品拍卖会于元月18日(上午9:30开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