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博物馆奇妙旅之五 德意志机械之美

发布日期:2018-08-17    来源:雅昌艺术网    责任编辑:钿钿    阅读:1258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华收藏网讯】引文:说起德国,音乐、哲学、机械制造、日耳曼民族的坚毅性格都让全世界印象深刻……之所以常被称为“德意志战车”,这主要还是由德国人的民族性格决定的。“德意志博物馆”(Deutsches Museum)可谓是博物馆之中的战车,作为世界最早的科技博物馆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博物馆。

Museum(博物馆)的前半部分“muse”其实指代的是历史上最文艺的女神——缪斯。缪斯(muses)不是一个人,而是九个女神的统称,在古希腊神话中主管艺术与科学。古希腊时期,人们喜欢给诸神建庙,比如祭祀宙斯的宙斯神庙,还有最著名的祭祀雅典娜的帕特农神庙。世界上的第一座博物馆其实就是一座缪斯神庙。

一开始的Museum其实是一种研究机构,它并不对外开放。到文艺复兴时期,博物馆也还是不对外开放,它只是王公贵族们通过在王宫中陈列收藏珍品来PK财富和品位的场所。直到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时期,艺术博物馆才渐渐不再局限在贵族圈子,一大波博物馆开始逐步向公众开放。以德国为例,目前在德国境内约有六千多座博物馆,涵盖艺术或历史、科技或建筑、文学或自然等各个方面,已经成为国民教育中不可或缺的设置。

说起德国,音乐、哲学、机械制造、日耳曼民族的坚毅性格都让全世界印象深刻……之所以常被称为“德意志战车”,这主要还是由德国人的民族性格决定的。他们意志坚强,严谨求实,团结一致,而且对待任何问题都非常严肃,一丝不苟,让对手喘不过气,这就给人一种“战车”的感觉。

博物馆中的“战车”博物馆中的“战车”

“德意志博物馆”(Deutsches Museum)可谓是博物馆之中的战车,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博物馆,也是世界最早的科技博物馆之一,正式开放于1903年。主馆位于德国慕尼黑,目前约存有2.8万件展品(展出的仅占1/3),分属于50个不同的科技领域。在慕尼黑附近和波恩还有两个分馆。波恩分馆开放于1995年,集中展示1945年以后德国的科学技术。德意志博物馆最新的一个分馆位于慕尼黑的Theresienh?he,开放于2003年,展示以航空为主的交通技术。

去年圣诞节期间,途径慕尼黑转机,大雪留人,赚得一天额外在慕尼黑停留的时间,因此得以去这家名字恢弘的博物馆决定一探究竟。这座已有80余年历史的博物馆,展出面积约5万平方米,55个展厅,参观路线居然长达16公里,是一座非常浩大、详尽的工业博物馆,上至天文下到地理,可谓应由尽有。从电学力学光学,到印刷造纸纺织,从汽车火车自行车,到航海航空航天,从纳米生物冶金,到地质天文宇宙等等,都有学科产业产生从初期到现代的完整演示和介绍,包含了科技发展史的方方面面,好像一本科技“百科全书”,通过展品显示了科学技术从萌芽到成熟的历史过程。

来到慕尼黑的伊萨尔河(Isar River)中的一个岛上,走进被流水树木所环绕的一个四层口字形建筑,就是德意志博物馆的主馆了。参观一会儿你就会发现你,和卢浮宫、大英博物馆那样浓重的历史气息不同,德意志博物馆完全是向你展示各行各业历史和现状的互动式博物馆,讲究展览的多样性与直观性。

例如,博物馆主体建筑入口的航海馆。航海馆大厅内一共陈列了将近10条各种船艇实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大厅内的一条帆船和一条拖轮,因为博物馆将这两条船的剖面展示给了观众,观众可以通过船体侧面的剖面近距离观察船体内部设施,了解船舶的基本结构。除了展览船舶实物,博物馆内还会展出很多船舶上的机械设备。博物馆还大量通过搭建与塑像的方式进行场景还原,好比对19世纪早期船员的生活环境的还原,带给观者更为直观的体验。

航海馆的楼上是航天器展览馆,布置格局别具风格,实物与模型的合理搭配使整个展览立体生动。该馆陈列了大量人类飞行史初期的飞行器实物,模型和零件。从莱特兄弟的飞行者号复制品,到后半部分存放有二战期间到冷战期间的飞机实物,场景颇为震撼。军事迷甚至还可以认出“信天翁C.III”式多用途战斗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德国空军广泛使用的多用途战机,不管是严寒的波罗的海还是酷热的巴勒斯坦沙漠,几乎在每个战场都可见到这型飞机的踪影;还有著名的二战德军装备的鹳式联络机,该机型重量不足1吨,适合在任何平地甚至山坡上起降,在1943912日的橡树行动中,曾经飞行起降于高难度的在意大利大萨索峰山区,解救了被废黜的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除此之外,还能看到诸多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发明的潜水艇和火箭、汽车、铁路、船舶。

其他著名的展项,还包括复原的伽利略实验室、仿真地下矿井,以及德国特产的精良乐器等。最吸引人的是高压电展厅中的一百万伏雷电模拟表演装置,每5分钟发出一次惊人的霹雳巨响。顶层的天文馆是世界最早的天文馆,也是吸引孩子们最多的地方。

齿轮交响曲

在德意志博物馆中,还可以看到历史各个时期的“计算器”,尤其是收藏了大量17-19世纪令人惊叹的结构精妙复杂的机械计算器和复制品。包括第一台加法计算器、第一台加减计算器、第一台四则运算计算器的发明背景、运算原理,都有清晰的呈现。

要知道,17世纪以前的手动时期的计算工具通常没有多少复杂的制作原理,许多经典的计算工具之所以强大,譬如算盘,是由于依托了强大的使用方法,工具本身并不复杂。在手动时期,人们除了动手,还需要动脑,甚至动口(念口诀),必要时还得动笔(记录中间结果),人工计算成本很高。到了17世纪,人们终于开始尝试使用机械装置完成一些简单的数学运算(加减乘除)——可不要小看了只能做四则运算的机器,计算量大时,如果数值达到上万、上百万,手工计算十分吃力,而且容易出错,这些机器可以大大减轻人工负担、降低出错概率。

德国数学、天文学教授威廉·契克卡德(Wilhelm Schickard 1592-1635)是现今公认的机械式计算第一人。契克卡德和著名的天文学家开普勒出生在同一城市,两人是生活上的好友,又是工作上的好伙伴,也正是开普勒在天文学上对数学计算的巨大需求促使着契克卡德去研发一台可以进行四则运算的机械计算器。

他发明的Rechenuhr计算钟诞生于1623-1624年,支持六位整数计算,主要分为加法器、乘法器和中间结果记录装置三部分。其中位于机器底座的中间结果记录装置是一组简单的置数旋钮,纯粹用于记录中间结果,仅仅是为了省去计算过程中笔和纸的参与。尽管结构比较简单,但也照样称得上是计算机史上的一次伟大突破。而之所以被称为“计算钟”,是因为当计算结果溢出时,机器还会发出响铃警告,在当时算得上十分智能了。可惜的是,契克卡德制造的机器在一场火灾中烧毁,一度鲜为人知,后人从他在1623年和1624年写给开普勒的信中才有所了解,并复制了模型机。

1642年,法国哲学家和数学家帕斯卡(Blaise Pascal)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加减法计算机。它是利用齿轮传动原理制成的机械式计算机,通过手摇方式操作运算。他称“这种算术机器所进行的工作,比动物的行为更接近人类的思维”。这一思想对以后计算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也是一位多才多艺堪称天才的科学家,横跨数学、物理、哲学、散文等领域,12岁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16岁发现帕斯卡六边形定理,同年开始构思计算机的设计思路,大气压强的标准单位“帕斯卡”也是以他的姓氏命名的。

然而,这样只能做加减,却不能进行乘除的计算器很快让同时期的其他天才们无法满足,对此著名的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G.W.Leibnitz)提出过一系列改进的建议,终究却并没有被采纳,因此就决定自己重新设计一台!传奇的莱布尼兹本身是个律师,天天上下班坐马车无聊就研究数学问题,和牛顿几乎同时发明了微积分。

1671年,莱布尼兹制成了第一台能够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机械式计算机Stepped Reckoner。他在帕斯卡加法器基础上,还是用齿轮改良就发明了带有乘法的计算器。长轴齿轮上有9个长度递增的齿,手柄转动周数代表被乘倍数,而因为长轴的不同位置对应齿数不同,所以可以完成乘法的计算。莱布尼茨还提出了把计算器分为可动部分和不动部分的思想,这一设计也同样被后来的机械计算器所沿用。Stepped Reckoner由不动的计数部分和可动的输入部分组成,机器版本众多,以德意志博物馆馆藏的复制品为例:计数部分有16个示数轮,支持16位结果的显示;输入部分有8个旋钮,支持8位数的输入。

在这里的展品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从机械式计算机发展成后来的手摇或电动的台式计算机的历史演进过程。1833年,英国科学家巴贝奇(Charles Babbage)提出了制造自动化计算机的设想,他所设计的分析机,引进了程序控制的概念。尽管由于当时技术上和工艺上的局限性,这种机器未能完成制造,但它的设计思想,可以说是现代计算机的雏型。

20世纪初期,随着机电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具有控制功能的电器元件,并逐渐为计算工具所采用。1925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由布什(Vannever Bush)领导的一个小组制造了第一台机械模拟式计算机。1942年,又制成了采用继电器、速度更快的模拟式计算机。1944年,艾肯(HowardAiken)在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的赞助下领导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数字式自动计算机Mark I,实现了当年巴贝奇的设想……自此,数字式计算器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轴,齿轮交响曲只在钟表、打字机、印刷领域延续着它的生命力。

地址:慕尼黑博物馆岛Museumsinsel 180538 Munchen

开放时间:900-1700

门票:11欧元

网址:www.deutschesmuseum.de

机械之力推动文化发展

当历史的齿轮转入18世纪末,工业文明的进程在西方国家不肯逆转地铺展开来。位于德国北部城市汉堡,劳动博物馆(Museum der Arbeit)是欧洲工业产业文化遗产,展示了150年来汉堡人工作和生活的变迁,以及工业化给社会、环境、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可以说,是一部微缩的德国乃至欧洲地区的生活与劳动发展史。

博物馆位于原“纽约-汉堡橡胶公司”(New Youk-Hamburg Rubber Company)的旧址,如今,一个巨大的摩天轮那么巨大的齿轮,如一件当代艺术作品一般矗立在博物馆广场空地之上,有如一个时代的印记。劳动博物馆内极的展品以时间顺序,记录了汉堡乃至德国地区工作劳动发展的历史,让你得以了解到工业化是怎样渗透人们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生活的,也得以观察到西方社会中男女工人权利与角色的演变史。

劳动博物馆内第二层,是对近当代印刷业的展示,在这里参观者回切身体验到,这150年来,工业制造是如何助力新闻传媒业的发展,以机械的力量推动文化的进步。早在18世纪德国就出现了第一份报纸,目前,德国有近400种报纸,大约850种综合性杂志,超过一千种专业杂志汉堡,作为为德国的新闻传媒与工业制造业中心,许多报社总部都设置在这里。汉堡也有着传媒行业的完整软硬件配套设施。在这里陈列着各个时代的报刊印刷机,许多至今仍在正常开机运作,志愿者们在这里学习传统活字排版的技艺和机械印刷机的使用与维护方法。

打开一格格的木质抽屉,发现这里可能收藏着全世界最完整的活字印刷德语字模,各个年代、字号、字体、标点、特殊符号一应俱全。可靠的工业实力,使得这些模具经久耐用,抗氧化的金属质地使它们看不出太多历史的印记,如今依然在志愿者的手下被排成各种作品,

唯一遗憾的是,汉堡劳动博物馆至今仍然只有德语导览,展品旁不提供任何英语介绍,对于非德语者而言,有着很大的参观障碍。

地址:汉堡Wiesendamm 322305 Hamburg地址:汉堡Wiesendamm 322305 Hamburg

开放时间:周一1300-2100,周二-周六1000-1700,周日1000-1800

门票:8.5欧元。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本文来源:雅昌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