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毁容式修复的背后 是专业和审美的缺失
【中华收藏网讯】最近,网上发布的一组对比图显示,四川安岳石窟一尊建于宋代的佛教造像被刷上了一层彩漆,被戏称为“毁容式修复”。经核实,该造像遭“彩妆”一事并不发生于最近,而是发生于上世纪90年代。但“毁容式修复”依然引发热议,到底应该“修旧如旧”还是“修旧如新”?文物古迹修复水准应该如何把关?
我在网上看了一下,配色可以说是非常艳丽。这感觉像什么呢?大家知不知道现在流行一种玩偶,陶土做的,形象就是喜羊羊、灰太狼、熊大、熊二这些卡通形象。这种玩偶做出来都是没上颜色的模子,然后卖给小朋友们上色玩。家长们带着小朋友去那些玩偶作坊,花钱买了玩偶和颜色,然后一起给玩偶上色,大功告成之后带回家。这东西的好处就是有参与感,是难得的亲子时间。
看到这个网上的佛像,我瞬间就想到了这个游戏,因为大家的水平就是半斤八两,基本上就是儿童水彩画的水平。可问题在于,你们涂鸦的可不是批量生产的玩偶,而是拥有千年历史的佛像。这就给人带来了双重打击,一个自然就是毁坏文物了,上色的彩漆是有腐蚀性的,这可能对佛像本身造成毁灭性的伤害。最起码,它原本的那层涂色就被毁掉了,而那一层涂色也有千年的历史。第二个打击呢,就是这颜色也太难看了。如果你毁掉一件古董,然后在废墟上建起代表现代文明和审美水平的新事物,那我们也好受一些,也算是新陈代谢了。但你看看这个色彩,和这两年被广场舞所淘汰掉的传统大秧歌的配色特别一致。如果在这个五彩缤纷的大佛下面唱上一曲二人转,感觉气氛很搭。但你想从佛像身上品味出一丁点宝相庄严的感觉,那是白日做梦了。
当然如果换位思考的话,这种对文物的“毁容式修复”,初衷也是为了保护而不是破坏文物。只不过它暴露了两个非常大的缺陷,一个是人们对文物的价值和如何保护文物缺乏经验,而另一个问题就是,人们的审美还停留在半个世纪以前。审美这东西,是需要熏陶和积淀的,而我们却差不多有整整一代人失去了这样的熏陶,而他们又恰恰出现在了保护文物的关键位置上。
如果仅仅是不懂文物保护或者缺乏审美水平其实都没关系,只要你不动手就行了,把文物的修复工作交给专家,或者干脆就让菩萨罗汉们继续风餐露宿。但他们偏偏就要动手。我想这背后可能有利益在驱动。这里有政绩工程的影子,有些文物单位,为了评上文物保护,就大张旗鼓地修复起来了,他们不清楚这是一项多么专业的工作,也根本认识不到这文物有多大价值。就好像电影《老炮》里,冯小刚的哥们拎了一桶油漆给吴亦凡的超级跑车修车门,结果就是把整辆车都给毁了。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这样干是在迎合市场。要知道这些佛像本身不仅仅是文化古迹,同样还是善男信女们参拜的偶像。斑驳老旧的佛像好像并不能够满足善男信女们的需求。对市场的迎合与对文物的保护形成了一对儿矛盾,显然后者不是对手。这让我想起了日本的一个例子:当年麦当劳进军京都时,曾经遭到否决,理由是麦当劳的红色标志和古城的青灰色建筑基调相去甚远,具有破坏性。经过几年反复谈判,麦当劳决定放弃全球统一的红色,改成与京都古建筑基本一致的咖啡色,这是商业对传统的妥协。
那么面对屡遭破坏或“毁容式修复”的文物古迹,我们又有什么办法阻止呢?对此我也只能先叹口气,这件事有时候真有点螳臂当车的绝望感。不要说这些佛像了,那些大名鼎鼎的阿房宫、未央宫、大明宫都已经化作历史的尘埃。而当年的那次破四旧又毁掉了多少文物。当然时代在进步,我们现在文物保护的意识已经空前提高了。但我们可能还需要解决两件事,一件就是,专业的事交给专业人士去做;而另一件则是,我们需要通过教育提升整个民族的审美水平。审美能够帮助我们重新认识文物,找到与历史相处的方式。就像蔡元培先生所言:一个没有审美的民族是不知善恶的。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古玩艺术品成为新资产,当下也是经济市场的重要支柱!
- 世界上最好的投资品类:土地、黄金、艺术品!艺术品这座火山即将喷发!
- 普通人翻身的机会来了!艺术品投资真的能改变命运
- 普通人翻身的机会来了!艺术品投资真的能改变命运
- 你给藏品办理身份证和户口本了吗?备案就是为了以后方便转手变现!国家政策的推行目的就是让市场活跃起来!
- 未来5-10年:民间个人艺术品将会被企业家回收
- 2025 年艺术品市场:如何在风云变幻中寻找机遇与挑战
- 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揭牌:艺术品收藏新机遇来临!
- 2025年3月1日,新的文物法即将实施,开启了民间收藏新时代!
- 艺术品市场新政策激活投资热潮,收藏家迎来黄金时代!
- 未来3 - 5年艺术文化市场:大力推进艺术品交易中心建设,最少1000家!
- 艺术品市场到2025年,就要大变天了,艺术品变现将全面打通!
- 2028:书画艺术品交易市场——文化经济腾飞的引擎!
- 2025弘仁元迎春艺术品拍卖会于元月18日(上午9:30开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