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霸:达芬奇的老师那是得有多优秀
【中华收藏网讯】意大利杰出的画家、哲学家、科学家、建筑家。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文艺复兴“三巨匠”之一。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艺术实践和科学实验中,研究探讨了人体解剖、透视、明暗、构图等科学法则,留下了近7000页文稿。他作品卓越,壁画《最后的晚餐》、油画《蒙娜丽莎》、《岩间圣母》、《圣安娜》、《安加利之战》等闻名于世,他的作品和《绘画论》对世界绘画的发展影响很大。
达芬奇的老师
安德烈·德尔·韦罗基奥(Andrea del Verrocchio,约1435年-1488年)原名安德烈·德·米歇尔德·弗朗塞斯科德·乔尼(Andrea di Michele di Francesco de Cioni)生于佛罗伦萨,卒于威尼斯,是文艺复兴早期意大利画家及最著名的雕刻家之一,也是十五世纪下半叶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韦罗基奥声名仅次于多纳泰罗,达芬奇和波提切利等著名画家都是他的学生,他对米开朗基罗也有很大的影响。
韦罗基奥《St.Jerome,1465》韦罗基奥《St。Jerome,1465》
韦罗基奥从学习金银工艺进入艺坛,又吸收吉贝尔蒂和多纳泰罗的艺术精华,并培养了许多美术人才,达芬奇即其学生。韦罗基奥的作品主要是青铜雕像,代表作是安置在佛罗伦萨奥尔圣米凯莱教堂壁龛的《基督与圣托马斯》群像。另一件是作于威尼斯的《科莱奥尼骑马像》。此作虽是在他死后由别人续成,但仍依就韦罗基奥的创作思想和表现手法。雕像性格鲜明,飘洒自然,反映了15世纪后期雕刻的新风格。韦罗基奥的绘画作品传世较少,最有名的是与达芬奇合作的《基督受洗》,画面上两个主要人物均出自韦罗基奥之手。
韦罗基奥《Madonna with Child,1466》韦罗基奥《Madonna with Child,1466》
韦罗基奥出生于佛罗伦萨,父亲是一位制造砖瓦的匠人,后来成为收税官。韦罗基奥最初工作是作为一个金匠学徒,在邱利奥·韦罗基手下工作,并因此得到韦罗基奥的名字,直到1460年,韦罗基奥才创作了第一幅绘画。《圣母和圣婴》是唯一一幅有他签名的作品。
韦罗基奥曾为洛伦佐教堂和美第奇的墓制作雕塑作品,1466年创作了《耶稣和圣托马斯》青铜雕塑,1468年创作了著名的大烛台。1470年韦罗基奥访问了罗马,1475年-1476年韦罗基奥创作了《耶稣受洗》,其中背景和左面的天使,是由他的学生,当时年轻的达芬奇绘制完成的,据说从此以后韦罗基奥再也不绘画了,因为他认为自己的学生已经远远地超过自己了。
在西方古代造型艺术的传承中·主要的方式为师傅带徒弟。很多艺术家都是从做学徒、打杂工开始的,并且这项技能仅被少数人掌握。
文艺复兴时期,很多艺术家学艺的道路上,并非只有一个引路人。如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米开朗基罗,13岁便成为画家基兰达约的学徒;15岁时,米开明基罗加入了美第奇京族设立的人文学院,在贝尔托尔多乔万尼指导下学习雕塑。但往往第一任老师的影响最为深远的。
达芬奇与老师韦罗基奥(Verrocchio)
小学的时候,课本上有篇文章,名为《达芬奇画鸡蛋》,尽管很多人质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但该文中所指的老师韦罗基奥确实对于达芬奇的绘画艺术有着较大的影响。
据艺术史记载,韦罗基里不仅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师,而且他对数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也有浓厚的兴趣。达芬奇在他的工作室里不仅学习了素描、绘画和雕刻,还开始涉猎科学研究,学到很多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韦罗基奥提倡认真研究数学、透视和解剖方面的知识,大胆地进行艺术实践,并运用描绘方法清晰地表现绘画对象。所以达芬奇日后在艺术、科学、天文等领域取得的成就,与其在韦罗基里工作室的学艺经历分不开。
有意思的是,韦罗基里工作室的作风是一切按计划行事、井井有条,照理达芬奇应该已学到怎么把自己管理的井然有序。但达芬奇日后那种“中途而废”的作风证明,他还未接受生活该有的有条不紊的教导。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收藏高手说:不是不跟你玩,而是根本没法玩
- 越高级的东西,越简单,古董也一样!
- 为何说收藏界的真正力量在民间,看下各路民藏大家的分析
- 老行家预测:未来最热门的藏品或是这些...
- 齐白石十幅罕见作品,画出了生命的精彩
- 投资书画建议: 如何步入正确投资名人书画?
- 新资产,新政策!艺术品市场要井喷!
- 什么是隐形财富?古玩艺术品就是最大的隐形财富!!!
- 艺术品现在升值率达到了98%!投资好的艺术品就是坐等赚钱!艺术品现在升值率达到了98%!投资好的艺术品就是坐等赚钱!
- 马未都:收藏已变为商业的博弈
- 艺术品现在升值率达到了98%!投资好的艺术品就是坐等赚钱!
- 2025年是希望之年!艺术品以不可抵挡的势头,成为新的金融资产!
- 艺术品收藏将带来一波收藏家的暴富潮,新时代,新模式,新发展!
- 中国艺术品“走出去”之路有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