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苗绣可以很时尚 传统工艺技法与现代设计融合
【中华收藏网讯】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的工艺技法融入现代设计,结合竹编、银饰、箜篌、古歌等民族元素,呈现中华服饰的风采。不久前,在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举办的2018“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上,“木真湘韵——非遗服饰秀”精彩亮相。
在静谧悠长的恭王府,非遗服饰秀由苗族古歌演绎的爱情故事开场,经非遗成衣系列展示,以华服亮相结尾。设计师王晓琳表示,希望从传统的民族纹样里提取精髓,通过现代化的表现手法来使传统服饰焕发新的活力。
2016年3月,在文化部、湖南省文化厅的支持下,王晓琳等人成立了湘西传统工艺工作站。立足于湘西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工作站将传统工艺振兴作为非遗保护传承与现代时尚生活相结合的重点,在加快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和时代元素融合,促进传统工艺产、学、研结合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创新湘西苗绣非遗,王晓琳带领设计团队两年来在湘西深入考察、收集、整理非遗苗绣作品和技艺,寻找几近失传的各种苗绣绣法,如双针锁绣、绉绣、辫绣等。
王晓琳说,她在调研中看到了粗布底子上绣制的具有浓郁乡间特色的动物和花卉图案。这些作品手法质朴、色彩鲜艳,在多雾、冷绿色调的湘西山间,显得十分亮丽。“没想到湘西当地百姓能设计出如此精美的作品,美到令人窒息。”
调研结束后,王晓琳团队将照片、材料、银饰、当地服装进行再分析,从中找出湘西苗族服饰特色纹样,再进行提炼加工,融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打造出非遗秀服装。在设计中,王晓琳的原则是,第一眼要让人看出湘西元素,再一眼要看出现代设计感。
这场结合了非遗和时尚的视觉盛宴,将沉寂的非遗文化通过现代设计手法传承传播,将民族服饰融入生活、变为流行,让传承人通过自己的手艺达到以非遗养非遗的目的。服饰秀包含了“让爸妈回家”、蜡染、水墨、盛世经典、红鸾天喜、倾国倾城、非凡匠心、蝶宝8个系列,其中,“让爸妈回家”系列展示扶贫成果,尤其令人关注。2017年8月,湖南省文化厅、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木真了公司在花垣县排吾乡建立的“让妈妈回家”项目示范点,通过培训绣娘,让绣娘在家门口完成订单、就业增收,实现了精准扶贫、精神脱贫。目前,该项目已被列为精准扶贫示范点,培养了百余名绣娘,带动了当地千名绣娘。
王晓琳说,“我们做非遗秀是想让有着鲜明民族性的花样、图式、色彩为大家所接受,让更多的人去了解非遗,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振奋!艺术品市场大爆发!未来15年是文化艺术品的天下
- 艺术品经纪人来了!以后买卖艺术品需要经纪人,而且跟房地产一样实行艺术资产过户交接!
- 藏家敢买、新人能入,艺术品市场变热闹?多亏“十三五”规划这颗“定心丸”
- 从文 化 部 第56号文件开始,讲透艺术品资产化政策!变现为王的时代来了
- 博物馆牵手民间艺术:这波双向奔赴,也太戳人了!
- 2025弘仁元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于9月21日开槌
- 民间收藏别再“沉睡”!先搞懂艺术品金融化,国家收购才是变现真出路
- 经济通缩期,为啥说文化产业要成下一个风口?
- 艺术品作为一种金融资产,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远超想象!
- 这些银行收购艺术珍品!这些企业都在市场上搜刮艺术品,用来抵抗通货膨胀!
- 最新《文物保护法》带来的中国古玩市场6点巨大变化,具有一定历史意义!
- 国家力挺!艺术品市场要变天,从抵押到交易全利好,错过等十年
- 艺术品市场的冷热交锋:谁在逆势狂飙,谁在被时代抛弃?
- 艺术在资本市场中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