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画中的立秋:咬秋、野猎、食肉贴秋膘
【中华收藏网讯】今日立秋,立秋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微凉的天气,消沉了一夏天的胃口逐渐打开,整个人终于找回点活力,开始琢磨着吃点什么好。立秋之时最宜食瓜、食肉贴秋膘……且透过千年壁画看古敦煌人如何度秋。
立秋吃瓜肠胃好
“立秋之日凉风至”,单是读到这句话,就已感受到了微微凉意。经历了难捱的夏日三伏,习习的微风总算如约而至。
立秋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暗夜溜进窗牖的凉风,清晨大地白茫茫的雾气,树枝上感阴而鸣的寒蝉,共同勾勒出初秋印象。微凉的天气,消沉了一夏天的胃口逐渐打开,整个人终于找回点活力,开始琢磨着吃点什么好。
“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是《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记载的立秋习俗。人们相信,立秋吃瓜可防秋燥、免腹泻,以及不生秋痱子。
敦煌自汉代就有种植瓜果的历史,班固的《前汉书·地理志》中记载:“敦煌,中部都尉治部广侯官杜林以为古瓜州,地生美瓜……其地今犹出大瓜,长者狐入瓜中食之,首尾不出”。
瓜有多大,班固给了个比喻——一只狐狸钻进西瓜,可以做到脑袋和尾巴都不露出来。
秋天和乳品味更搭
牛奶味甘,性平、微寒,入心、肺、胃经,具有补虚损,益肺胃,生津润肠之功效。初秋干燥,牛奶是养阴润燥的好选择。
敦煌南靠祁连山,周围又有草场宜牧,畜牧业便成为了古代敦煌地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牛有羊的敦煌人,乳品都是就地取材,趁新鲜喝,营养功效应该完胜今天的乳制品,其口味大概比我们小时候喝的能煮出奶皮的鲜牛奶还要香浓吧。
由鲜奶浓缩发酵而来的奶酪也不是西方人的专利,唐代敦煌的僧人和上层贵族就经常食用。
牧羊人将乳酪送到寺院,制作乳饼,在敦煌文献中有明确的记载:
《后唐长兴二年(公元931)正月沙州净土寺直岁愿达手下诸色入破历算会牒》:“粟壹斗,与牧羊人送乳饼用”,“面贰斗,与牧羊人送乳饼用”。
最宜食肉贴秋膘
即使是在以瘦为美的今天,我们也大可不必“谈肉色变”。
大多数人经历了一个夏天,体重都会较立夏时更轻一些。北方民间有立秋悬秤称人的习俗,以结果作为对身体健康的评判。若体重比立夏时轻了,就需要进补,“以肉贴膘”实际是对健康有益的事儿。
唐五代至宋,肉食是敦煌人的饮食结构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来源主要是饲养的家畜、家禽肉以及猎取的野生动物。尤其饲养的羊肉,成为敦煌人餐桌上的主角。
屠户手起刀落,生肉一块块散开,主顾们纷纷走上前,各取所需,心满意足地回家烹调享用去了。
猎取野味更进补
除了寻常的羊肉,偶尔来点野味也是极好的。
秋天适合打猎,《礼记·月令》有云:
“是月也,天子乃敎于田猎,……执弓挟矢以猎,命主祠祭禽于四方。”
尤其王公贵族,更将此视为每年不能错过的田野乐趣,约上几人,携弓而出,向猎物进发。
唐代人打猎是讲究的,猎人们整装出猎,均戴幞头,着缺胯衫,足穿半腰靴。
装备也是齐全:有立鹰于手臂的,有单手牵犬的,持弓挎箭囊的,派头十足,甚至还有扛斧的,莫不是要当场剁碎了烤肉吃?
比这更生猛鲜活的,大概就是我们古装片里见到的狩猎场景——三五人驾马飞奔于林间,从箭囊中取箭、搭箭,估计好距离、速度和时间,手起箭离,一只野鹿便躺在箭下。
自古逢秋悲寂寥,被贬谪湖南的刘禹锡偏要说:“秋日胜春朝”。那是他的乐观与豁达。
置身于平淡生活中,我们也许没有那么多大起大落可以遭遇,但不会错过无数细碎的喜怒哀乐阴晴圆缺。不如趁天气不冷不热,一边笑尝美味,一边谈谈理想。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古玩艺术品成为新资产,当下也是经济市场的重要支柱!
- 世界上最好的投资品类:土地、黄金、艺术品!艺术品这座火山即将喷发!
- 普通人翻身的机会来了!艺术品投资真的能改变命运
- 普通人翻身的机会来了!艺术品投资真的能改变命运
- 你给藏品办理身份证和户口本了吗?备案就是为了以后方便转手变现!国家政策的推行目的就是让市场活跃起来!
- 未来5-10年:民间个人艺术品将会被企业家回收
- 2025 年艺术品市场:如何在风云变幻中寻找机遇与挑战
- 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揭牌:艺术品收藏新机遇来临!
- 2025年3月1日,新的文物法即将实施,开启了民间收藏新时代!
- 艺术品市场新政策激活投资热潮,收藏家迎来黄金时代!
- 未来3 - 5年艺术文化市场:大力推进艺术品交易中心建设,最少1000家!
- 艺术品市场到2025年,就要大变天了,艺术品变现将全面打通!
- 2028:书画艺术品交易市场——文化经济腾飞的引擎!
- 2025弘仁元迎春艺术品拍卖会于元月18日(上午9:30开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