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将家中收藏的近百年浴缸捐赠博物馆
【中华收藏网讯】近日,蚌埠市博物馆的库房里收入了一口市民捐赠的浴缸。这浴缸有啥不一样吗?值得收藏于博物馆吗?记者对此进行了了解。
这个浴缸有啥不一样
浴缸长的都差不多,难道这口浴缸是由贵重材料制作?或是哪位名人使用过?不过,记者观察发现,这看上去还真是一口普通的浴缸。浴缸的横向直径76厘米,深度为27厘米,在浴缸两端,沿底面平行处,各留一个直径2.5厘米的小孔,重达约60公斤。沿口刻有的两朵梅花印记清晰可见。
这常见的生活用品,是由市民张士保老两口捐赠。在收入博物馆库房之前,张士保收藏这口浴缸已经有20多年。由于浴缸体积较大,一直被放置在二楼的小花园里。这口浴缸由缸砂烧制,挂釉面,因长期放在室外,风吹日晒,已变成暗黄色。
提及这口浴缸的来历,一直热爱收藏古玩文物的张士保表示,这个旧浴缸,是早些年他的一个朋友赠与他的。“原来以为这是个花盆,专家鉴定后认为这是个浴缸。不过说浴缸,也挺像的。”眼看着这口浴缸“年龄”越来越大,在外风吹雨淋,张士保老两口决定将这口浴缸捐赠给蚌埠市博物馆,给它找个好归宿。“放在博物馆里保管,比放在自己家里保管要强,馆内各个方面的条件,都有利于浴缸的保存。”
百年浴缸折射蚌埠百姓生活
这个浴缸追溯到多少年,有什么收藏价值呢?虽然看似普通的浴缸,却与如今的浴缸也有着不同。
据蚌埠市博物馆介绍,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蚌埠二马路“杨学记”商号业主杨慕唐家里曾使用过这口浴缸。“在蚌埠开埠后,杨慕唐从天津来到蚌埠经商,他做的业务主要是百货批发,门面不大,但是生意很好。”安徽省文史馆馆员郭学东称。
当年的“杨学记”,位于二马路与青年街交会处东北角。据说,杨慕唐当年家里不仅有全套红木家具,而且设有洗澡间,是一个新潮的富商。
当时那个年代,许多市民还住着茅屋、草舍,淮河两岸在水患中迁移而来的灾民,还在河滩上蜗居庵棚。夏天,市民们洗澡多是用木盆,甚至几个小孩轮流洗。不过,尽管如此,西方的生活方式已经影响到淮河岸边了。一些如杨慕唐一样富裕的工商业主,也在追随大城市洋气的生活方式,这口浴缸就是最好的例证。
据史料记载,蚌埠当年以商立市,盐粮起家,兼有河运、陆运的便利。清朝末年,淮阴、扬州等地所产的“淮盐”,经淮河渡口集散。通过专家分析,这口浴缸来源于扬州,是业主模仿了扬州盐商富豪的生活方式。“当时的扬州,城区是没有自来水的。这个浴缸的出水口进水口全部在一个平面上,不需要自来水。这个浴缸底部的两个小孔,便露出了源于扬州的端倪。”郭学东表示,从这口浴缸可以看出,这是蚌埠开始走向城市化的一个标志,也是最早接受沿海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生活时尚化的一个标志。这口浴缸,是蚌埠上世纪二十年代经济发展的缩影,传播了现代都市的文明。
接下来,市博物馆将对这口浴缸进行完善和修补,不久之后,它就能与市民朋友见面了。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国 家文 物 局九部门推动民间藏品征集,民藏文物终于被肯定了?!
- 2025年风口:艺术品从世界格局到家庭财富,文化财富浪潮将至!
- 国家出手打破艺术品市场发展围墙,政策催动文化产业升级
- 富豪大举布局艺术品市场:艺术品经济在国内势不可挡!
- 古玩艺术品成为新资产,当下也是经济市场的重要支柱!
- 世界上最好的投资品类:土地、黄金、艺术品!艺术品这座火山即将喷发!
- 普通人翻身的机会来了!艺术品投资真的能改变命运
- 普通人翻身的机会来了!艺术品投资真的能改变命运
- 你给藏品办理身份证和户口本了吗?备案就是为了以后方便转手变现!国家政策的推行目的就是让市场活跃起来!
- 未来5-10年:民间个人艺术品将会被企业家回收
- 2025 年艺术品市场:如何在风云变幻中寻找机遇与挑战
- 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揭牌:艺术品收藏新机遇来临!
- 2025年3月1日,新的文物法即将实施,开启了民间收藏新时代!
- 艺术品市场新政策激活投资热潮,收藏家迎来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