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应是艺术生态水源地
【中华收藏网讯】不论是作为知识生产者还是传播者,美术馆都需要注重创新展览模式,不遗余力地推广新的艺术创作形式,探索观众对艺术的感知方式
近几年,国内的现当代美术馆越来越多,也有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进美术馆。然而,一些展览鱼目混珠,名义上是在吸引观众,结果却让观众离现当代艺术越来越远。如何推出更多精品展览,让美术馆在吸引大众的同时,保持专业性权威性,成为现当代艺术的重要课题。
美术馆作为一个知识生产和公共传播的机构,既需要学术展览,建立自己的特色学术品牌,也需要迎接更多观众走进美术馆。而不论是作为知识生产者还是传播者,美术馆都需要注重创新展览模式,不遗余力地推广新的艺术创作形式,探索观众对艺术的感知方式,努力成为艺术生态的建设者。实践中我们日益体会到,美术馆工作需要不断和观众充分沟通。通常来说,美术馆推出的学术性展览对观众有一定的要求,比如要具备一定的艺术知识和修养,或带着对艺术的好奇和热爱,才能介入到对艺术的认知和审美。但很多美术馆都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窘境是,很多学术性展览的观众非常少,往往展览开幕邀请的嘉宾参观过后,展览似乎就结束了。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美术馆忽视了和公众的对话。
过去几年,我们一直努力尝试和观众进行沟通和互动。比如,我们曾经在展场中为观众举行了13分14秒的拥抱活动;邀请艺术家和公众一起,进行为期一周的“来美术馆做梦”活动;也曾在场馆里布置了几百个收音器,观众每说一句话都能被收音器放大,声波再通过艺术家的艺术装置投射到墙面上。美术馆希望通过这样的艺术互动,启发观众理解那些相对抽象的行为艺术和声音艺术,进而思考现代艺术中,语言、行为和空间的关系,以及观众在其中的位置。所以,美术馆需要认真策划,以观众可以理解的方式呈现不同的艺术形式,这样才能既推广了学术展览,也让观众慢慢了解艺术,认同现当代美术馆是一个不断呈现创造力的地方。
随着中国经济、文化和科技的高速发展,以90后和00后为主体的新一代观众,在文化审美及观展习惯上较以往有着断代式的区别。面对这一群体,我们需要思考:未来的美术馆什么样?未来的美术馆需要承载什么样的艺术形式?未来的美术馆和观众需要怎样的互动关系?基于这些思考,我们以两年为周期,推出了“今日美术馆—未来馆”这一艺术探索项目。2015年的第一届“想象的未来”主题展览探讨了当时美术馆最具先锋性、未来性的空间概念,由实体展览、虚拟展览及第三方(增强现实)展览三部分组成;2017年第二届今日未来馆探索了艺术数字空间与观众沉浸体验的概念,是对实体美术馆、虚拟现实以及对未来艺术形式的实验性讨论。这些探索,承载了年轻一代策展人、艺术家、美术馆团队对艺术以及美术馆未来的期许与展望,借助科技和媒介的发展,呈现了新一代艺术从业者对未来艺术、人文情怀及与观众关系的深层次思考。
中国的美术馆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目标定位大都比较相似,导致美术馆个性不突出,影响了馆与馆之间的差异性。事实上,每个美术馆应该根据不同的观众群体和社区,不同的收藏和不同的历史,确定自身的定位与目标。美术馆需要更加积极主动地运用最先进的科技,获得最好的管理系统,为观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帮助艺术家实现艺术想象,邀请公众更深入地参与到艺术中来,甚至成为艺术生产的一部分,让美术馆成为涵养艺术生态的水源地。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古玩艺术品成为新资产,当下也是经济市场的重要支柱!
- 世界上最好的投资品类:土地、黄金、艺术品!艺术品这座火山即将喷发!
- 普通人翻身的机会来了!艺术品投资真的能改变命运
- 普通人翻身的机会来了!艺术品投资真的能改变命运
- 你给藏品办理身份证和户口本了吗?备案就是为了以后方便转手变现!国家政策的推行目的就是让市场活跃起来!
- 未来5-10年:民间个人艺术品将会被企业家回收
- 2025 年艺术品市场:如何在风云变幻中寻找机遇与挑战
- 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揭牌:艺术品收藏新机遇来临!
- 2025年3月1日,新的文物法即将实施,开启了民间收藏新时代!
- 艺术品市场新政策激活投资热潮,收藏家迎来黄金时代!
- 未来3 - 5年艺术文化市场:大力推进艺术品交易中心建设,最少1000家!
- 艺术品市场到2025年,就要大变天了,艺术品变现将全面打通!
- 2028:书画艺术品交易市场——文化经济腾飞的引擎!
- 2025弘仁元迎春艺术品拍卖会于元月18日(上午9:30开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