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斯塔考古五年:艰辛与惊喜并存
【中华收藏网讯】呼斯塔遗址是博尔塔拉河流域众多的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遗址中的一处。
2013年开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负责开展的“温泉县博尔塔拉河流域青铜时代考古调查”,在这片草原上发现了一处规模庞大的青铜时代早期遗址——呼斯塔遗址。它的面积达12平方公里,这个面积比现在的温泉县城城区面积大了将近3倍,是目前为止温泉县境内发现的规模最大的青铜时代早期遗址,年代不晚于距今3600年。
呼斯塔遗址从发现到发掘历经5年,在这个过程中,考古人尝尽了工作的艰辛,也经历了新发现的惊喜,感受到初步研究成果的振奋。
2008年全国第三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时,温泉县文物局发现了小呼斯塔山顶的居址以及山脚下大片的晚期墓地。因为它的特殊性,我们开展了小呼斯塔山的测绘工作。
测绘过程中,当地牧民提供了两条重要信息:小呼斯塔山下的阿拉套山前冲积扇上有规整的石墙;对面远处的黑山头上有一处哨所。
为了验证线索是否就是我们想要寻找的青铜时代早期遗存,我们开始了艰难寻找。考古队员们长途跋涉,经历了遍寻不见的迷茫与焦灼,当爬上陡峭的山顶,看到垒砌整齐的石构建筑时,汗流浃背、气喘如牛的我们兴奋地欢呼着,忘记了经历的困难、身体的疲惫。加上之前已经确认的山前冲积扇上的大型石构建筑基址,我们确信找到了博尔塔拉河流域规模最大、年代最早的大型聚落遗址。
之后的发掘工作,最艰难的仍然是黑山头。黑山头相对高度120米,上下这样一座小山听起来似乎并没有多么困难,但小山山体陡峭,遍布碎石,只有山羊上下山头吃草留下的“羊道”,稍不留神就会摔个人仰马翻。我就是在这里摔成了右腿腓骨螺旋状粉碎性骨折的,而且山上没有水源,无处避风躲雨。为了节省时间,负责发掘工作的当地蒙古族女文物干部尼葛丽带领着工人每天8小时不下山,中午啃一块干馕,喝一碗奶茶就算是午餐。整个发掘期间还要面对毒蛇的威胁、暴雨的洗礼、冰雹的袭击,仍然出色地完成了发掘工作。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科技考古中心的专家们对呼斯塔遗址的出土遗物做了多学科综合研究,初步得出的结果令人振奋。出土的动物骨骼中,牛的骨骼占大多数,其次是羊,还有一定数量的马骨。黑山头居址出土的马头骨极有可能是驯化的家马。这对于我们认识这一地区乃至中国境内畜牧经济、游牧经济的起源、发展和转化提供了数据支持。相关专家对呼斯塔遗址出土的12件(组)青铜器的成分做了初步检测。除一件青铜刀是砷青铜以外,其余可检测的10件均为锡青铜。而且铜、锡配比稳定,说明这一时期呼斯塔遗址的青铜器加工工艺成熟、技术稳定,甚至超出了同时代中原地区夏文化重要遗址二里头出土青铜器的制作水平。另外,这样稳定的、统一的锡、铜配比,也许暗示了这批青铜器不是通过贸易、交换而来的,而是本地生产加工的。这就为我们认识呼斯塔遗址在这一区域中的地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黑山头居址与其南侧的小呼斯塔山顶居址遥相呼应,拱卫着以大型建筑组合为中心的遗址核心区以及周边居址群,形成了完善的体系,规模之大,使之有可能成为这一广大区域内的权力中心,为研究这一区域乃至亚欧草原地区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的社会发展阶段、社会组织结构提供了重要资料。出土的青铜器、马头等遗物,对研究东西文化交流,思考前丝绸之路形成有着重要意义。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古玩艺术品成为新资产,当下也是经济市场的重要支柱!
- 世界上最好的投资品类:土地、黄金、艺术品!艺术品这座火山即将喷发!
- 普通人翻身的机会来了!艺术品投资真的能改变命运
- 普通人翻身的机会来了!艺术品投资真的能改变命运
- 你给藏品办理身份证和户口本了吗?备案就是为了以后方便转手变现!国家政策的推行目的就是让市场活跃起来!
- 未来5-10年:民间个人艺术品将会被企业家回收
- 2025 年艺术品市场:如何在风云变幻中寻找机遇与挑战
- 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揭牌:艺术品收藏新机遇来临!
- 2025年3月1日,新的文物法即将实施,开启了民间收藏新时代!
- 艺术品市场新政策激活投资热潮,收藏家迎来黄金时代!
- 未来3 - 5年艺术文化市场:大力推进艺术品交易中心建设,最少1000家!
- 艺术品市场到2025年,就要大变天了,艺术品变现将全面打通!
- 2028:书画艺术品交易市场——文化经济腾飞的引擎!
- 2025弘仁元迎春艺术品拍卖会于元月18日(上午9:30开槌)